-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2
少校
大别山
 
- 积分
- 8202
IP属地:广东省广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广东省广州市 2011-12-28 17: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古建筑
明清老街
老街始建于宋代,繁荣于明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群。全长800余米,由一条主街和几条岔街构成。有200多户民居,临街面以两层楼房为主,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一层均用板门、板壁,形成鳞次栉比的店铺,后门临河或依山,街路用青石板或花岗岩板错缝铺就,街面宽2至3米。街房大多系砖木结构,兼融徽式建筑风格的马头山墙,共壁连体,一进几重,厅堂、厨房、后院,宽敞气派,与石条砌成的天井互为映衬,整体布局合理有致。街内现存金凤楼古庙一座,内有佛堂、大香炉、雕花香案齐备,至今保存完好。
金凤楼
位于胜利镇老街。原名大庙,明代建,清咸丰年间因兵事废,同治十二年(1873年)知县管贻葵重修。一进四重,砖木结构,占地面积50平方米,面阔10米,进深4.5米,前山墙设门楼,门额上嵌“金凤楼”石额,为清代进士、翰林院编修李力琮手书。该建筑古风犹存,保存较好。1926年8月中共罗田第一个党支部和1947年9月刘邓大军第六纵队司令部均设此。
松子关
位于胜利镇北部松子关村,关南是松子关村、关北属安徽省。原名松滋关,亦名生子关。海拔523米。始建于西汉初年,是罗田县古代遗存的著名关隘之一。清咸丰九年(1859年),湖北巡抚胡林翼为遏制太平军、捻军驰骋过境,首饬罗田县以松子关为首修建17座关卡。据《罗田县志》载:当时此关建有城楼1座,垛墙百余丈,石桑4座,大炮台1个,营房3所,名松子关信义卡。距关西北里许八斗冲并建碉楼一座,互为犄角之势,攻守悉利。置身关前,高5米,宽4米的城门、石墙以及门槛、门闩洞眼等历历在目。
千家(音工)堰
位于胜利镇黄泥岗村境。传昔为落梅河畔千家共建而得名。据明嘉靖年间《罗田县志》载:“千工堰,在县北一百一十里”。堰以溪流中部一块“猪心石”为址,用方形石块垒砌而成,共七层,高4米,宽2米,长40米。堰西侧沿溪流方向凿有引水渠一条,长2000米,宽1米,深约1.5米。1959年扩建,坝体增高至7米,长至3000余米,并兴建小型水力发电站2座。仅次于崇阳河田官堰,为现存湖北第二早的水利工程。
叶氏祠
位于胜利镇叶家山村。祠堂始建于清朝末期,地处青龙观山南坡,坐北朝南,砖、石、木结构,四合院式布局,一进三幢,面阔五间共15.6米,进深22米。由前厅、正厅、后厅及右侧厢房组成,抬梁式架构。前、正、后三厅之间,有天井、庭院间隔,廊庑相连;祠堂大门前方置有一口水井,井水常年清澈如碧。是当地叶姓族人祭祀先祖,议论、处理族中事务的重要场所。
张氏榨油坊
位于胜利镇张家岗村。榨油坊建造于清代晚期,是张富民祖上开设的私人坊间,它是一幢独立的砖木结构平房,进身约8米、顺身约7米,房内只隔了一间小屋作账房,其余依次摆放着木榨、石碾等旧式榨油坊的所有工具设备,尚能榨油生产。
陈家山古戏楼
位于胜利镇陈家山村。全村200户人家都姓“陈”,这里存着濒临灭绝的地方戏剧——东腔戏剧团,而且还保存着一座清古戏楼。2008年2011度被评为“湖北民间戏曲之乡”。
詹氏宗祠
位于胜利镇南詹家冲村的詹氏宗祠,始建于清末民初,内有戏楼、2天井,保存非常完好。
杨家畈民居
位于胜利镇杨家畈村。大部分民居保存较为完好,其中正房一进五幢全部现存。
江氏宗祠
位于胜利镇最北的甘家冲村。该祠堂始建于晚清时期,保存较为完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