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特别是旧体诗的创作特点,就是从人们的生活反映实际出发,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通过生动、优美语言形式达到抒情状物之目的。人们写诗,大都带有一定的思想感情,对事件(生活)基本认识的态度进行刻画。在这样的复杂过程中,当“情”与恰当的“物”相遇,作者往往通过细化分析、理解和消化,使其“情”愈加深厚、景象更加新奇诱人,以致忍不住想用语言表现出来。这种写诗的过程是自然的流露,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就会陷入无病呻吟或闭门造车的境地,其言之无物、无的放矢的结果自然让读者茫然。
高原风先生热爱大自然,喜欢用诗的形式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借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瞳景向往。正是基于这一点,先生在平时的热情生活中观察周到,尔后用老师、女性特有的细腻、想象丰富的语言抒情状物,从而写出许多好诗。《题摄》就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例子,通过对该诗的理解,可以领略到作者的超常的思维境界和很高的文学修养,读之有启迪认识生活、热爱生活的效果。
“身罩黄金美,镜瞄心外枝。轻风能静否?且让捕相思。”短短二十个字,不仅写出大自然的美,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眷恋之情。正是这种情、景交融的结果,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幅隽永的画卷。
我们所见到诗人描写秋天,最多的是着眼于“秋高气爽”、“枫红云淡”,或是“霜寒露冷”、“疏枝叶落”等字眼。一是表达对“秋”的爱慕、赞赏,同时流露出对春、夏季节的怀念之情。而先生却用“身罩黄金美”看似平常、简单的句子,把山区的“秋”的韵味囊括殆尽。特别一个“美”字,把“金秋”“红枫”“山峦”歌颂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秋色迷人,不能不令诗人产生兴奋,因而想象力十分丰富的“镜瞄心外枝”几个字跃然纸上。诗人“抓”的不仅仅是景物,恰到好处地抓住了诗的对仗工整,起到烘托全篇气势的功用。“轻风能静否,且让捕相思。”不但是“摄”的心境自然流露,使诗自然现出高潮,让人想象到大自然风光的瞬息万变、绚丽多姿。
这首诗对仗工整、用词讲究、平仄合律,拟人的想象令人叹服。无论从哪方面评判也是不可多得的篇章,可与唐代诗人贾岛会炙人口的《剑客》相媲美: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