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市胡集镇北距襄阳77公里,南距荆门50公里,胡集镇转斗蔬菜基地从1995年开始从事商品蔬菜生产的,蔬菜面积由当时100余亩发展到了现在的23000多亩;蔬菜专业村由原来仅有的一个转斗村发展到了现在的周营、陈营、下集、赵河等14个村规模种植;蔬菜品种由原来的单一种植大白菜发展到现在的甘蓝、萝卜、冬瓜、南瓜、辣椒、大葱等品种为主的规模化种植,实现了“一村一品”;蔬菜销售由原来的就近供应胡集市场转向参与全国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远销广州、长沙、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大城市,年外销量达15万吨以上,占总产量22万吨的68%。
眼下,正是钟祥市胡集镇转斗蔬菜基地千余亩娃娃菜(又称微型大白菜)丰收的季节,可该基地的邹市、赵河、杨台等村的菜农却难尝丰收喜悦,因为往年这个时候,前来收菜的货车在田间地头排成长队,娃娃菜早就被抢一空;现在,虽然菜农每天都在菜地里苦盼,却没有卖掉一棵。菜农担忧:如果再没有客商来收购,一场雨雪过后,这些娃娃菜将全部烂在地里。 22日中午,记者在胡集镇转斗万亩蔬菜种植基地见到,虽然娃娃菜上市已经快半个月,但这里的道路两侧的菜地里,却全是没收获的娃娃菜,有的菜叶已经开始发黄。“是来收菜吗?便宜给你们。”当记者驱车沿着水泥路驶进钟祥市胡集镇邹市村,立刻有近10位菜农围拢过来,推销自家的娃娃菜。“去年这个时候,田里的菜都已变成现金揣到了荷包里,这会儿跟收购的小贩联系时,却推拖说‘菜还没熟’不愿来。再等下去,菜就都烂在地里了。”邹市村菜农张忠玉指着地里的娃娃菜无奈地笑着说。她告诉记者,去年她家种了2亩娃娃菜,刚一成熟就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脱销;今年她和种子供应商达成口头收购协议,并以每亩150元的价格租种了外出打工村民的3亩地,将娃娃菜种植面积扩大到5亩,原本以为能多赚一点,不想却销售不出去了。一棵都没有卖出,根本无人问津。”邹市村6组菜农刘建华想起家里成熟待售的5亩娃娃菜,心急如焚,失落之下,他想起了去年此时的好年景:一棵娃娃菜能卖到一毛八分钱,一亩地净赚千元。 张忠玉、刘建华的情形只是一个缩影,娃娃菜去年价格高,附近邹市、赵集、杨台等村的菜农扩大种植面积,据农户们统计,当地目前至少有千亩娃娃菜滞销。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当地菜农的销售模式都是在田地里等熟客或上门商贩,一旦市场行情不好,熟客或商贩不来收,菜农往往就束手无策。眼下天气还算暖和,娃娃菜还能留在地里,一旦降温,这些无人收购的娃娃菜,将会全部遭遇‘灭顶之灾’。”钟祥市胡集镇邹市村村民卢朝富这样说。当记者问为何不把娃娃菜拉到周边市区卖时,卢朝富简单地给记者算了一笔成本利润账:“一亩地在种子、化肥等方面的投入加起来差不多得400元左右。如果是自行运菜到菜市场卖,一来运费贵、没有固定场所零售;二来砍收蔬菜的人手不够、还需雇人;最重要的是,周边菜农多种植娃娃菜,零售市场销售有限,农户们也就只能等外销。” 按眼下市场行情,对于当初扩大种植面积的菜农来说,短时间内叫他们寻找到买家实在是一个难题。这千亩娃娃菜的销路又在何方?我们将继续给予关注。同时,也希望我市有需求的商家和爱心企业能够帮这些娃娃菜找销路,助菜农渡过难关。 新网荆门12月30日电(记者 吴奇勇)30日,湖北钟祥市胡集镇千亩娃娃菜滞销的消息经中新网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关注,当地部分商家主动和记者联系采购娃娃菜,帮助菜农度过难关,超市也推出了价格低廉的“爱心娃娃菜”供市民选购。东方百货公司总经理张兴平告诉记者,该公司得到胡集娃娃菜滞销的消息后,立即安排超市生鲜采购部和菜农取得联系,并直接赶往当地采购。30日,该公司在所属的3个主要超市均设立了“胡集爱心娃娃菜”专柜,价格低至每斤0.38元,远远低于往年的售价。目前,该公司第二批车辆人员已抵达邹市村采购娃娃菜。
记者从钟祥市委ZF获悉,去年当地娃娃菜种植面积少,收购价格高,导致部分农户盲目发展,今年市场饱和疲软,运力不足,蔬菜外运困难。为帮助菜农销售娃娃菜,目前当地ZF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利用网络平台,实行网点销售;二是发动各村经济能人和经销商外出跑市场;三是当地ZF主动与超市联系,实行农超对接;四是发动市内学校、企业自销;五是主动与物流公司联系,加派外运车辆,促进蔬菜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