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童年纪事】苕洞(张才富)
. 忆起往事,总少不了农村里家家户户苕洞的的影子,容积不大,装得满满的苕洞在农村是一种收获的象征。我这里说的苕洞,就是类似于寒冷的北方挖的地窖,储藏着整个冬春之季所需的蔬菜,这种地窖,也叫菜窖。而南方的冬天没有北方冷,菜窖不多见,只是挖一个二米左右深的圆洞,多用来储藏红苕,还有少量的白菜,萝卜之类的蔬菜。 . 物质匮乏的年代,居住的空间都非常紧张,苕洞挖在外面,起不到保温的效果,农村挖苕洞大多是选择在住房的拖院子里,让红苕等蔬菜在地下安全过冬,保障生活的基本需求。尽管那时候我还小,也得参与那时家里的新挖或修整苕洞的劳动,发挥着自己身体较小转动灵活的优势。在父亲的指导下挖满一箢箕土,再系上绳子递给父亲,拉到苕洞上面去,浑身上下粘满了很多泥土。苕洞挖好后,让它自然的风干,然后放些干河沙,就可以储藏红苕,萝卜白菜了。苕洞的口是圆的,我把生产队废弃的牛车磙子搬回来盖上洞口。 . 这些蔬菜在苕洞里储存二三个月都不会烂,拿出来依然新鲜如初,尤其是红苕,生吃特别的甜。苕洞下的蔬菜在温暖的地气里安静地冬眠着,它们相安无事,一副很祥和的样子。每次盖上洞口,我都会很认真地多看上它们一眼,因为这些物质都与我的生命有关,它们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摸一摸那些暂时不要拿出来的蔬菜。这些让我饱肚子的物质,面对它们我会有感恩意识,最后是依依不舍的离开。 . 苕,也叫红薯,北方也叫甘薯,地瓜。在上世纪中叶,我们那里的主食多半是苕。为啥不说是红苕呢?因为那时的苕是黄皮的,瓤也是黄色的。是后来才有红皮的苕,而且比黄苕的个子要大。苕不管生吃熟吃都很甜。苕的吃法有多种,可蒸,煮,烧,炸,还有晒干的。蒸出来的苕油光发亮,诱人食欲;煮的苕片子蒜苗汤很是有味;放入油锅里炸的,吃起来又劲又甜;夹到灶膛里烧的,剥开香喷喷的;晒干后的苕片用沙炒熟,当零食吃。还是煮着吃是最常见的了,也有交粥煮的。苕是主食,所以顿顿离不开它。 . 如今生活富裕了,一年四季,什么蔬菜都有吃的,再不像那时,人们的生活需求只能随着季节走,有什么吃什么。苕洞的消失,标志着紧缺时代的一去不复返,成为上个世纪的回忆。现在吃红苕成了品尝的时令小吃,但我们不要忘记以红苕为主食年代,是它在你困难时裹了你的腹,就像艰难困苦中帮助过自己的人一样,我们应该感谢一切对我们施以恩惠的东西。 . 2012.01于乌鲁木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