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天都市报讯 首席机动记者舒均 特约记者简希刚
2004年3月,监利县容城镇政府经过数月奔波引进了一家企业——监利立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新公司)。在8年发展中,该公司向当地上缴税收800万元,并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人次。然而,去年年底,容城镇政府突然向该公司发出通知,让其清场撤离,这比当年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上约定的15年租期,提前了7年。近日,本报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招商企业突然被告知清场
监利立新公司是一家生产一次性劳保用品等为主的企业,所加工的产品直接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地。该公司的投资方是湖北省仙桃新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发公司)。
据新发公司董事长付立新介绍,2003年底,全省一项经济工作现场观摩会在该公司举行,会后,监利的有关领导希望能将该企业引进到监利。经对方多次诚意邀请,2004年3月,他们才决定去监利投资。投资时,监利县容城镇政府为其提供的厂房为一处已经倒闭多年的服装厂,场地为租赁性质,他们还与容城镇政府签订了15年的租赁意向合同。
付立新说,立新公司落户监利8年来,年均上缴利税百万元,还为当地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对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公司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却被容城镇政府发展办的一纸“清场通知书”打破了。“清场通知书”上称,因该镇政府与服装厂仅签订的8年租赁合同已到期,服装厂要求收回厂区,所以要求该公司必须在2011年年底前清场撤离。该通知书送达后,服装厂的职工先后数次找到该公司,要求该公司及时清场。立新公司只得承诺,在2012年元月22日前,停产清场撤离。
付立新说,该公司一直不知道镇政府仅与服装厂签订了8年的租赁合同,“要知道租期这么短,公司断然不会到监利办分公司”。
立新公司7个车间已关停3个
去年12月30日,记者在立新公司副总经理李纪迁的带领下,到该公司的7个生产车间走访看到,其中3个车间已经关停,里面空无一人,只留下数十张机床(如图)。而在另外4个生产车间,每个车间仅有约30名工人,这些车间原本能够容纳70多名缝纫工。
李纪迁说,2011年10月20日之前,在该公司做工的工人尚有300多人,当知道该公司要被清场后,陆陆续续有工人领了工钱走掉了,现在仅留下130多名工人,月生产量不足原来的一半。“因订单量没法及时完成,造成公司违约,我们面临着10多万美元的违约赔偿。”李纪迁无奈地说。
镇政府表示愿承担相应责任
据了解,2004年3月,容城镇政府将立新公司作为招商引资企业引进时,承诺其现所用的场地可租用的时间为15年。可当年4月,该镇政府与当地服装厂签订协议时,双方约定的承租期仅为8年。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立新公司被迫提前7年清场撤离。
该镇一名张姓副镇长称,当年签约之事,现在的领导班子并不知情。要求立新公司清场,也是迫于无奈。
此外,由于当年立新公司落户该镇的场地,由当地政府以“零租金”的形式提供,该镇政府每年要向厂房产权所在单位支付25万元的租金。
张副镇长说,根据双方场地租赁15年的租赁意向书,若涉及到他们违约的,希望立新公司通过法律诉讼确认,一旦法院裁定他们要承担赔偿损失,他们愿全力承担。
很想知道我们政府的诚信去哪里了?
也很想知道我们政府赔偿的起客商的损失,赔偿的起自己的诚信和信誉吗?
在此新年和“壮腰”的关键时期,爆出此新闻,无疑是对监利招商引资的讽刺,对建设“壮腰”的讽刺!
而且还是在省报“楚天”上报道的,此事对监利招商引资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希望政府妥善并谨慎处理好事件,保证兑现自己的承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