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8817|回复: 11

叫爹爹好还是爷爷好?

[复制链接]
来自
新疆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新疆乌鲁木齐市 2012-1-5 15: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风仙韵 发表于 2012-1-5 13:35
在仙桃民间称呼中爷爷为叔叔辈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些人渐渐丢掉了老称呼  他们认为叫嘎爹爹嘎哪妈 爹爹 ...

.
【BYHT日志/爹爹】爹爹是我的爷爷。那时爷爷是城里人的称呼。我们后头湾的狗娃子他爸爸在县里当干部,妈妈在县城里扫马路,就喊他留在乡下他爸爸的父母为爷爷,奶奶。我家里跟城里扯不上边,世代农民,所以,从小我就自然地使用属于沔阳乡土的称呼,把家里那位身材矮瘦,有些驼背,上了年纪,操着一口正宗天沔话的白胡子老头喊爹爹。我总是很亲热地喊:爹爹,爹爹!有时从远处跑过去,爹爹总是放下手里忙着的活儿,露出缺八齿和满脸皱纹的笑容,或是抱抱我,或是亲亲我,爹爹看到我满足地又跑到一边玩去了,打一下我的屁股后,才又精神百倍地干起手中的活来。
...........
.

67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5 13: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仙桃民间称呼中爷爷为叔叔辈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有些人渐渐丢掉了老称呼  他们认为叫嘎爹爹嘎哪妈 爹爹 哪妈丑而且很土 随之以爷爷 奶奶 家家称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新疆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新疆乌鲁木齐市 2012-1-5 16: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183009u3h2kp598upuzv7p.jpg
.
【BYHT我的思念】我的二个儿子也蛮喜欢郭喇妈,像跟她郎结了缘似的。有时他们两个跑过去跟郭喇妈睡觉。有好吃的总是留倒他们放学回来后给他们。把他们弟兄俩当着是自己的孙子看。别人家的孩子打了我的儿子,她郎还跑到别人家去问理性。孩子大了,不听话了,每次放学后两个家伙去打游戏机,都是郭喇妈告诉我们两口子后把他们找回家。还责备我没有把孩子管紧………
细细想来,我们给郭喇妈最多的陪伴就是我家的彩色电视机。郭喇妈爱看电视,我家“康佳”电视机买的早,有时,她郎在我家看到十一二点才过去睡觉。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新疆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新疆乌鲁木齐市 2012-1-5 16: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
坛子原为一种口小肚大的陶器。荆楚一带,女儿出嫁后,逢年过节,都要回家看望父母,所送的礼物少不了酒。用什么来盛酒呢?用缸太大,用壶太小,用口小肚大的坛子装酒最合适。五月端阳,八月十五,正月初二,女儿女婿总是一人抱着小外甥,一人提酒拿肉,走在湖区的小道上。每当他们在村口一露面,就有人向其家报喜:“你屋的酒坛子回来哒。”“酒坛子”成了女儿的代名词。一般人家若生了个女孩,乡邻们便贺喜:“恭贺您啷生哒个酒坛子!”仙桃人则干脆称女儿为“坛子”,饱含了父母对女儿的深深爱意。(吴良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新疆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新疆乌鲁木齐市 2012-1-5 17:05:22 | 显示全部楼层

.
母猪不下儿——改劁
改劁(1)将母猪割去卵巢或将公猪割去睾丸做肉猪养。例如:我那母猪不想喂哒,等这窝猪娃出手,我就把它改劁算哒。劁,阉割。
(2)中途改变。例如:河边那两块水田不出货,我明年把它改劁种莲藕。
(3)改行,半路出家;他过去是大队赤脚医生,老出医疗事故,后来改劁哒当民办老师。(吴良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新疆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新疆乌鲁木齐市 2012-1-5 17: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
肩背雨伞到姐家,
姐在房中绣鞋花,
花儿打苞未曾开,
嫁到婆家你来采。

............
.
小仙版主你好
文字砖你不会陌生,毛场有一个彭桥村
彭桥村有一个王嘠滩,这王嘠滩过去的名气不小啊
一家出过二秀才一举人(王嘠老爷)
他们起屋的砖有记号。刻有“敬早记”三个字。
你骑电动车到那里去“盘”几块回来
到时分一块给我............一定啊!
“盘”沔阳文化的年轻人我佩服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4

3276

主题

2万

帖子

2万

积分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22559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5 17: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张伯伯
江汉明珠仙桃——
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
中国黄鳝之都
世界无纺布之都
亚洲体操之乡、世界冠军的摇篮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北花鼓戏之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沔阳雕花剪纸、沔阳皮影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新疆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新疆乌鲁木齐市 2012-1-5 17: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楚风仙韵 发表于 2012-1-5 17:41
问好 张伯伯

20080915_e63baefcdc111c2d3a68s2GmbyxlX4BO.jpg
.
油菜叶,家家黄,吹儿打儿嫁姑娘。爹也哭,妈也哭,爹妈爹妈你不哭,你的女儿到我的多享福。睡金床盖银被,绣花枕头有一对。堂屋的吃饭金桌椅,厨屋的吃饭银板凳。金桌金椅映灶门。金柱头,银赏墩,屋上盖的是琉璃瓦,墙上画的是牡丹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163

3039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2568

东湖水王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1-5 18: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嘴.郑场称大爹[男].妈爹[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新疆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新疆乌鲁木齐市

发表于 新疆乌鲁木齐市 2012-1-5 19: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沔阳童谣张才富

沔阳童谣是沔阳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沉淀。它用朗朗上口的语句,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个个做人的道理。它的传唱,是知识道德传播的有效途径,给予孩子们很多启示。

童谣是什么?是童年的歌谣。坦荡如砥的江汉平原,留存有丰富的民歌小调,童谣就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大人教唱孩子学着唱。 江汉平原的童谣,更准确一点说就是沔阳童谣,它似一朵朵曾经缱绻的白云,现在却渐渐淡逝。我是在通顺河畔出生长大的,最熟悉这些活泼生动的沔阳童谣了。我努力地在记忆的网页里搜索着,那童年的一处处情景,那童年的一首首童谣……

沔阳童谣大都取材于常见的乡村事物或场景,讲究韵致,朗朗上口,极富节奏感,有些采用顶针的手法描绘事物,对牙牙学语的幼儿,可以作为发音和语言的训练。如有一首由许多小伙伴一问一答接唱的童谣三岁的娃,会放牛,放的什么牛?花牛。什么花?菜子花。什么菜?辣嘠菜。什么辣?胡椒辣。什么湖?洞庭湖。什么洞?老虎洞。什么老?角老。什么角?水牛角。什么水?糖水。什么糖?麻糖。什么麻?线麻。什么线?索线。什么索?鞋底索。什么鞋?缎子鞋。什么缎?鸡蛋。什么鸡?雄鸡。什么雄?狗熊。什么狗?豺狗。什么豺?劈柴。什么劈?斧头劈。什么斧?豆腐。什么豆?黄豆。什么黄?蚂蟥。什么蚂?客马。什么客?一条蛇是你姑爷,一条龙是你祖宗”。还有像俩孩子人对人,手牵手翻花,变成背靠背的游戏也是一问一答“哪边高?这边高。哪边低?这边低。一升黄豆打几块?打三快”头一低就翻过来了,充满着童趣。

沔阳童谣的形式千姿百态,有些具备简单的故事情节,谐趣横生;如“推磨担,咯磨担。推的粉子磨不过,做的粑粑甜不过。留两个,接婆婆,婆婆吃了心里磨不过,半夜起来摸茶喝,门栓梆了后脑壳。汪的汪,喊的喊,婆婆到了田中坎。深卡挖紧卡埋。不紧那老性婆子爬起来……剁剁剁 砍砍砍,接先生 吃羊肉,一个把子烧不熟,两个把子烧的像糊涂。有些就是谜语,益于开发儿童智力,如“一群鹅,赶下河,喝的喝水,上的上坡”猜的是农村里水车车水的劳动场景;再比如“黑狗子,靠墙走,走一步,咬一口”谜底是用剪子剪布;“一个老头八十八,天天起来满屋爬”扫帚;还有“两姊妹,隔道堤,你不走我的,我不走你的”这要猜的是眼睛。生动形象,饶有趣味。

沔阳童谣还融进些地方的风土人情。沔阳有哭嫁的风俗,姑娘出嫁,亲人们会用哭泣来表达依依不舍的情感。这首童谣是上轿的新娘模拟新郎的口吻,夸耀自己家境富足,请您们宽心,不要哭。这夸张失真的语句,恰倒好处地烘托出新郎的一片体贴之心和夫妻之间忠贞的爱情,同时也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场景感人;“油菜叶,家家黄,吹儿打儿嫁姑娘。爹也哭,妈也哭,爹妈爹妈你不哭,你的女儿到我的多享福。睡金床盖银被,绣花枕头有一对。堂屋的吃饭金桌椅,厨屋的吃饭银板凳。金桌金椅映灶门。金柱头,银赏墩,屋上盖的是琉璃瓦,墙上画的是牡丹花“。轿抬到了新郎家,唢呐锣鼓声,鞭炮声,热闹非凡,聚满了前簇后拥的看新姑娘的大人和小孩,于是,大人就告诉娃娃们唱起了“新姑娘,咚咚锵,咚到河里喝米汤,米汤喝足了,养的儿子胖嘟了”。新姑娘回门,小弟弟带着娘家送去的剪子去接姐姐,于是又有了“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半个月,我要回去学打铁。茶也香,酒也香,八个盅子摆过江。大姐骑白马,小姐骑海骡。白马一坵,踩打泥鳅;泥鳅告状,告到阎王;阎王搬兵,搬来观音;观音打鼓,打了和尚的屁股”的童谣。姐姐回来“牛来了,马来了,张嘠大街回来了”;姐姐回去“牛去了,马去了,张嘠大姐回去了”。

沔阳童谣所描绘的农家生活尤为传神。芒种时节,豌豆熟了;布谷啼处,割麦插禾。小孩子在家煮饭做菜,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童谣“豌豆巴果,哥哥烧火,姐姐炒菜,我拿碗来”此情此境,我们仿佛看到一处朴素安适的农家。太阳落山了,孩子们做好了晚饭,等着妈妈从地里回来…….月亮升起来了,孩子们坐在门坎上,手捧腮巴,看着天上的明月想妈妈,轻轻地唱出;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傍边卖笆篓。笆篓笆,卖坯笆。坯笆软,卖竹片。竹片尖,柱上天。天又高,搭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甜,好过年。菜有苦,好过十五,菜又辣,好过十八。

沔阳童谣还反映特定时代的生活现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搞大集体,农民凭工分分口粮,这些也能编成童谣“日里吃,夜里想,没得吃的找队长。队长无法,找出纳。出纳脑壳一摸,问你要几多。不要你多,不要你少,只要我三餐吃的饱”真切自然地展示了当年农民的生存状态,而出纳摸脑壳,是在想支给粮食还存有悬念,更透出一股苦涩而悲怆的余韵,着实令人心酸。童谣虽然是俚俗之音,也同样包含着深文大义。

在广袤的江汉平原腹地,沔阳童谣太多太多了,这些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童谣,堪称祖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沔阳童谣,认识沔阳童谣,接受沔阳童谣,发扬沔阳童谣,了解熟知才能使沔阳民俗文化得以长久地流传下去。

2011.11于乌鲁木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