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返回列表
查看: 3101|回复: 0

杜政宁:乡村年味浓(樊湖副刊2012年第1期)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503

主题

613

帖子

11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9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6 09: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序一进入腊月,乡村的年味便一日日重了。满村飘荡着烙豆丝打糍粑做糖果的香甜。晒垫上晾着让人垂涎的糯米果、高粱果、花生果,屋檐下晃悠着的腊鱼、腊肉、香肠,惹着孩子们直舔嘴唇。女人们大盆大盆清洗衣服,屋里屋外,灶上灶下,该洗的该晒的,该煮的该炸的,忙而不乱极有情致。男人们忙着进城卖土特产品换回几张五谷丰登的年画,或几张春联。
“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宰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煮腊八粥大都是大米、玉米、高粱米、莲子米、花生米、红枣、桂圆、豆类等,放在一口锅里煮,熟时,那个香啊,叫人垂涎欲滴。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入山修行,长途跋涉,又饿又累,昏倒在河边。一个牧羊女由此经过,将他救起,并喂他一碗用杂粮熬成的粥。从此“得道成佛”,这天正是腊月初八。因此不少庙堂都在每年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敬佛祖和施舍穷人,以示慈悲。民间腊八粥,煮出的是一年的丰收。
乡里年味最浓的是过腊月二十以后,农家忙年进入倒计时。“腊月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买鱼肉,二十七炒豆粒,二十八宰鸡鸭,二十九酿佳酒,三十夜团圆饭,大年初一去拜年……”这首民谚道出了我家乡鄂东南小山村腊月的民俗民情。别看唱着简单,这民谚是“民间春节活动大事记”,是“时间表”,上岁数的人置办年货就按这个约定成俗的习惯进行。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乡村人家在锅台后面的墙上,贴着一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的对联,在灶王爷像上贴一个“一家之主”的横批。这一天每家要吃长寿面,被称为“一家之主”的灶王爷才享受到一年一度的面条供奉。当晚,各家各户送灶王上天,向老天爷汇报一年里人间的丰欠好坏。灶王在天上要住几天,到除夕才能接回来。
腊月二十四是小年,随之节日气氛俱增。这天,男人打扫尘埃,女人操办小年饭,孩子找人写春联。回乡过年的读书人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书法技艺,内容大都是:“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红梅报新春,瑞雪兆丰年”,“一元复始、万家更新、春回大地、国泰民安”之类。牛栏、猪舍、鸡笼边,都要贴上“六畜兴旺”,堂壁上贴着“不禁童言、万事顺遂”,大门缝贴一张“开门大发”,寄托美好愿望。
以后几天,磨豆腐、买鱼肉、炒豆粒、宰鸡鸭、购衣物、贴对联、放鞭炮、接回灶王爷。还要装满水缸,扫净地面,新年三天不挑水,意为快乐不辛苦,也不能扫地,不然会把财气扫出门。
年味最浓的要数除夕,三十夜团圆饭,放过鞭炮,一家亲人,团聚度年,摆上供品,祭过祖宗、“天地君亲师”,方可入席。丰盛的年饭,红烧成鱼不宜吃完,留下来叫“年年有鱼(余)”;“喝”与“活”同音,喝年酒不能说“我不喝(活)了”,只能说喝好了;年饭禁往碗里泡汤,意为谁要泡汤谁家来年稻谷场会遭水淹,行路会遭雨淋;谁吃年饭饺子时吃到硬币馅子,谁会在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吃过年饭,孩子们试穿一下次日过年的新衣服,接过大人给的压岁钱,洗脚上床睡觉。大人们还要在一起闲谈守岁,“一夜联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到年夜敲过12次钟声,点燃送旧迎新的爆竹,家家放,户户放,五光十色的爆竹像火树银花。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向我们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