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安徽
- 精华
- 17
少尉
 
- 积分
- 1661
IP属地:安徽省合肥市
|
本帖最后由 玫瑰山庄 于 2012-1-6 15:13 编辑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八节的传说有好几种。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一碗粥,五谷杂粮熬成,它勾勒的相思,是历史的骸骨,骨骸里长满楚地蜿蜒的人情。
腊八节的另一个习俗来自印度。大约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个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佛陀)在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中诞生。该城的国王─净饭王,是佛陀的父亲。
佛陀长大后,出城郊游,见到人生,生、老、病、死的惨状,于是发心离宫出家求道。佛陀先后跟随了很多苦行者学习修道的方法,但最后发现,这些修道者所追求的不过是想往生天界的快乐!仍在轮回内,不能算是离苦得乐的 真实觉道。于是,再南下摩竭陀国拜师学习禅定的方法,但对于如何解脱生死,仍然没有任何帮助。他想,既然自己 想要追求的真理,无法在别人那里如愿求到,那么何不用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呢?于是佛陀决定放弃参学的生活,独自来到伽耶山附近的苦行林中,开始了苦行的生活。
经过六年苦修,佛陀心中渐渐的明白,解脱的大事并不是光用肉体受苦就可以得到,因为苦了肉体反而是执着肉 体。不能忘怀肉体,心就无法清净,心不清净,则一切污秽不能消除,哪能走上解脱的大道呢?于是佛陀决定放弃苦行,前往伽耶山附近的尼连禅河畔,准备让清净的流水,先洗去身上的积垢,再从事心理的清洁。因为佛陀的身体非 常虚弱,以致当他浴罢起身的时候,竟因过分的疲劳而倒在尼连禅河的沙滩上。幸而一位叫做难陀波罗的牧羊女正巧路过,供养乳糜,佛陀因而恢复了气力。佛陀渡过尼连禅河,走到伽耶山旁,独自端坐于菩提树下入定,于腊月八日 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道。
为纪念佛陀的成道之日,佛弟子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 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寺院僧众这一天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 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 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可以增福增寿,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粥又名五味粥、七宝粥、乳糜粥、香粥、佛粥或长生粥,系用各种米(糯米、大米、玉米、黄米、高粱米、 黑米)、各种豆(芸豆、赤豆、绿豆、大豆、豇豆、扁豆)、各种干果(大枣、板栗、杏仁、花生、核桃、百合、桂 圆、莲子、芝麻、青红丝),杂以豆腐、薯芋、蔬菜熬煮而成,供佛及僧之后,并施舍善男信女,贫民等,共沾法喜。
开福寺的腊八节别具一格,师父们除了用粥供佛,每年的这一天还在寺前免费向众生施粥。施粥的同时,许多佛 弟子在施粥的场所,免费向大家结缘佛家书物。摆书的桌台上,开福寺书屋师父本舟法师把寺内弟子们供养的糕点全 部拿出来,与大家结缘。结缘的书籍,许多是宏扬传统文化的,《弟子规》是本舟法师宏扬传统文化的重点,师父说 佛法的宏扬离不开传统文化。师父与安徽、江苏许多的监狱结缘《弟子规》书籍、光盘,传统文化讲座光盘,也去监狱给犯人们上课,用一个孝字让他们真心地忏悔,改过,给监狱怎么样管理改造犯人重新做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现在师父又把目标投向江西,师父把弟子们供养的钱全拿来印书、刻光盘,只要师父手中能舍的师父全部都舍了出去。
腊八粥,菩提心,万物同根,欲结菩提果,广结众生缘。在这个浊世里,布施一碗粥,成就他人的欢喜,也成就自己的清凉自在,布施书籍文化是布施智慧: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成就他人的心灵世界,也就成就了自己的心灵世界。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