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谢老师苦口婆心的开导,将我从”网瘾“的泥潭中拉了出来。” ——学生刘前 “1986年5月,谢玉莲小产,她没有向学校请一天假。我怕她批改作业劳累,主动给她帮忙,被她婉言拒绝了。” ——退休教师谢春香 “谢玉莲每天下班后还在备课,总说晚上才有时间钻研杂志上的新教法。” ——丈夫陈国法 1月2日清晨,洁白的霜冻覆盖着大地,低沉的哀乐在监利县桥市镇上空回响。这一天,是桥市镇中心小学53岁女教师谢玉莲出殡的日子,十里八村赶来吊唁、送行的乡亲排起了长队,昔日静谧的湖区,浸满了泪水。
一名普通农村教师的逝世,为何令成千上万的湖区人为之动容,为之流泪呢?还有两年就退休的谢玉莲,是桥市镇的一名普通教师,自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从教37年,一直扎根在农村小学,育人子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谢玉莲对自己教育经验的总结。
去年12月30日下午3时40分左右,谢玉莲突发高血压,倒在了她钟爱一生的讲台上,任凭亲人、同事、家长、学生怎么呼唤,她再也没能醒来。而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孩子们的家庭作业还没有布置。”
回忆:倒下还想着布置作业
“去年12月30日上午,她嘴唇发紫,还说头有点疼。我劝她休息,她说课上完了再说。”同班的老师王久红说,谢玉莲平时工作起来就是这样。
午饭后,谢玉莲和往常一样留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王久红走到她身边,发现她右眼跳得厉害,嘴唇也有点歪,就再次劝她去检查一下,别累坏了。
谢玉莲抬起头,笑了笑说:“76本作业还没改完,下午我还要布置家庭作业。放心吧,放假我一定去医院好好检查。”
下午最后一节课,王久红看见谢玉莲拿起一叠作业本走向教室,走路有点踉跄,就跟着赶过去。教室,谢玉莲的前脚刚跨上讲台,整个人身子就朝右倒下了。王久红大步向前,一把抱住谢玉莲,接过她左手上紧握的作业本。谢玉莲留下了她的最后一句话:“孩子们的家庭作业还没布置!”
家长:有她在,我们一千个放心
“把娃交给谢老师,我们一千个放心!”采访中,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放心,是因为谢玉莲心中有爱,她总能找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邹孝玉的儿子和媳妇都在外面打工,孙子邹敏六年级转到了谢玉莲班上。“刚转来时,邹敏的数学成绩特别不好,谢老师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坚持到我们家里为他补课。”邹孝玉说,孙子的数学成绩很快就赶上来了。邹孝玉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有次雨天,谢玉莲撑着伞淌过泥泞来给自己孙子补课,不小心摔了一跤的情景。 每年春节,邹孝玉总会让儿子媳妇给谢玉莲捎点礼品去感谢一下,都被谢玉莲委婉谢绝了。
学生:她让我们找到方向
“我累一点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不能耽误孩子。”这是谢玉莲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正是她默默无闻地努力付出,才让很多学生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
“我不会忘记,是谢老师让我懂得如何自信地生活。”陈力告诉记者,他父亲过世早,母亲靠务农把自己拉扯大。
因为生性顽皮,母亲又没时间管教,陈力成了村里的“小霸王”。谢老师了解了他家里情况后,就决定帮助这个孩子,并建议让陈力住到她家。六年级上学期,陈力已成了谢老师家中的一员。谢老师夫妇将房间腾出来,新买了床和书桌,给陈力布置了一个学习的“小天地”。
同事:她就像我们的大姐姐
谢玉莲的这种爱,不仅给学生,也给了学校的很多年轻老师。吴东凤刚参加工作时,手头拮据,经济条件不好,是谢玉莲借钱给她操办的婚事。外地来的资教老师对伙食不习惯,谢玉莲把情况反映到食堂,给他们改善伙食。有时双休,谢玉莲干脆把资教教师接到自己家来,像大姐一样前后忙个不停。
桥市镇中心小学有学生1480人,上课的教师只有43人,教师的教学负担十分繁重。每次遇到年轻老师要外出听课,活动或比赛,谢玉莲都主动替他们承担起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