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浙江
- 精华
- 0
中尉
 
- 积分
- 2661
IP属地:浙江省温州市
|
岁末年终,从来都是总结回顾的日子,今年的楼市政策特别多,对于土地拍卖这一块,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笔者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今年的土地供需缺口大,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就是土地违法形势有可能反弹。”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
于是乎,从今年4月起,各地国土部门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土地供应量,但事实如何呢?
回眸黄石土地拍卖
黄石国土资源局官方网站上对近2年的土地成交情况做了清楚明白的公示。但笔者无法找到09年和07年以前的相关信息,不知是何缘故。
回顾黄石这2年土地供给,笔者简单的做了一个统计:
2010年成交41块,2011年成交29块(截至2011年10月),
其中,2010年住宅或以住宅为主体的土地28块,2011年住宅或以住宅为主体的土地15块;
工业地块这2年持平,均为8块;
商业地块2010年5块,2011年6块,亦算持平。
从前面的统计中我们不难看出:
1、 挂牌成交土地数量2011年较2010年锐减,因此笔者对今年4月份各地开始的加大土地供应量的政策感到疑惑。
2、 无论2010、2011土地拍卖的重头都是住宅用地,2011年黄石住宅用地是国土拍卖的一半,2010年更是占到了三分之二,这是一个很惊人的数据。
3、 工业用地,这2年的8块,说明我们的工业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商业增长速度也大致持平。
成交地块区域统计
笔者对2010、2011年成交土地就区域分布简单的做了一个统计,2010年团城山17块、黄石港区4块、西塞山区5块、下陆铁山15块;2011年团城山7块、黄石港区7块(含江北3块)、西塞山区4块(含河口2块)、下陆铁山11块。
简单分析一下,黄石港区及西塞山区——这些黄石的老城区每年基本都是无地可卖,即使有,也涉及到拆迁;相比之下,团城山的土地供应要宽松得多,但2011年成交地块相当不理想;而下陆铁山则可称为“优质潜力股”,但在2011年也是一个下滑的走势。
2011年黄石成交土地之最
面积最小且容积率最高:(2011)04号消防路C地块,由黄石市进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拍的,面积仅1744.83㎡,容积率高达7.1,总建筑面积高达1万多㎡。按照容积率来算,它的规划应该在30层以上!
住宅类楼面地价最高与最低:笔者很意外自己所看到的数据,楼面地价最高的居然是(2011)05号,由湖北金角置业有限公司以2406万元拍得5728.8㎡、容积率小于4.5的铁山建设路上一块土地。楼面地价高达933元/㎡(太子湾194号因容积率仅为0.5,系别墅,不做统计);楼面地价最低的是(2011)02号,由湖北美尔雅卓锋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以3573万元拍得42033.2㎡,容积率小于5.23的鄂黄路67号,楼面地价仅为162元/㎡。
第 1 2 3 页
编辑分析
1、 企业拿地激情减退,住宅土地流拍严重
虽然国家宣称要加大住宅土地供应量,但是各地相关部门并未加大执行力度,这一点可以从土地成交看出来。国家一方面在对百姓说我们会加大土地供应量,一方面又对百姓说我们要严格打压房价,于是乎拿地的企业找不到方向了,流拍就像流产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了。
2、 住宅土地仍是主体,工商业增长较缓慢
无论2010年的28块还是2011年的15块,住宅用地都是土地拍卖的绝对主体,而相对地产经济,我们的政府更应该去发展的是立国之本的工业,工商业的土地拍卖基本没有增长,反映出的是黄石招商引资的失败和本土经济发展停滞。
3、 铁山下陆的发展前景
黄石的传统经济是重工业,如 “新冶钢”,近几年国家一直倡导的经济社会转型,加之世纪之交的“改制”, “新冶钢”也曾出现过短暂的停滞不前,但其经济主体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在近几年黄石整体经济找不到明显增长点的尴尬环境下挑起了GDP的大梁。铁山和下陆作为黄石重工业的经济中心,未来的发展不可小觑,各地产企业对于在铁山下陆拿地还是挺有信心的。
4、 中心城区土地拍卖的尴尬
相对铁山下陆,黄石港区,西塞山区这些中心城区在土地拍卖上出现了很不给力的状况。笔者觉得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这些区域基本无闲置土地,但凡有土地拍卖,基本都涉及到拆迁,而拆迁成本较高是很多开发商都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买一块地才几千万,拆一栋楼就几千万。所以多数开发企业便有了宁建一座城,不拆一栋楼的心态。这才有了我们市郊像三江共和城这样的超级大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