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理鸣 于 2012-1-11 16:46 编辑
太和在外工作名人录序 太和,荆楚古邑,梁湖名珠。因境内有古道驿亭──太和岭而得名,素有“鱼米之乡”、“游乐天堂”之美称。她山川形胜,钟灵毓秀;春秋代序,风起云涌。 早在新石器时期,在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就有人类开辟榛莽,繁衍生息。金盆垴遗址、三墩子遗址、大城垴遗址和谢埠古冶炼遗址,以立体空间的形式,告诉我们在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人类文明的曙光就已照临这块土地。 传说中的西周鄂王熊红率领部众逶迤而来,选中这虎踞龙盘之地,筑山为城;一代辞宗屈原,曾行吟至此,“乘鄂渚而返顾”;吴王孙权因有武昌山,遂改鄂为武昌。穿过漫长历史的迷雾,从“鲁紫坛”、“桥头巷”、“糍粑炕”、“牛石岭”等地名刻下的历史印痕里,依稀瞥见时代的刀光剑影,耳边犹闻辚辚车驰,萧萧马鸣……而后王安石题诗,黄庭坚钟情,朱元璋御书,洪秀全扎寨,彭德怀整训,或武威震泰,或俊采映日,他们都与太和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更有梁子湖大地上孕育出的“环湖两状元,一乡三宰相,同怀三进士,湖东五翰林”中的张炳麟、朱子春、朱梦春、朱茂春等精英,为太和的历史平添了声色。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大批太和精英的崛起,他们不仅为振兴鄂州,而且为湖北,乃至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中有叱咤政坛的人物,有驰骋沙场的将军,有挥洒文坛的诗人、作家,有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有富甲一方的巨贾、商家……他们带着太和人的耿直、勤劳活跃在各个舞台,伴随着涛涛不息的梁湖波浪声,汇成了一支激情澎湃的奋斗之歌;他们与桑梓的先贤后秀辉映,无愧为太和人民的优秀儿女。 我在工作之余,编辑《太和在外工作名人录》,旨在为太和知名人士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生活的互动平台,使远在他乡的各界人士肝胆相照、齐步繁荣;更期望成为一条无形的乡情纽带,把五湖四海的太和人凝聚在一起,为太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条亘古长流的母亲河势必后浪推前浪,一代更多的太和杰出人物会应运而生,脱颖而出;定有更多人为此书编纂续集和拾珠补遗。此乃编纂者的愿望,亦是作序人的有幸,惶恐之余,欣此落笔为序。 2011年1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