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4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 积分
- 22559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 44年前,知青下乡当了小学老师,课余教8岁农村伢画画;44年后,老师和当年学生一起办画展。
1月8日,刘传连现代山水画王安平黑白钢笔画联展在市图书馆展出,两人的近百幅绘画作品为龙年的仙桃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刘传连的山水画古朴厚重,王安平的钢笔画简约细腻,两人的作品令观展市民眼前一亮。但熟识他两的人们,更津津乐道这对忘年交的绘画情缘。
“我曾是他的老师。”王安平说。
“他领我走进画海。”刘传连说。
相识,懵懂中启蒙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王安平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从家乡武汉下放到仙桃——当时的胡场桑林公社汉六大队。在他的行李中,有一个很沉的小木箱,里面装满了美术书和速写本、水粉颜料和画笔。
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王安平自幼酷爱绘画,插秧、割谷、耙田、车水间隙,他都拿出速写本在田间地头画起来,顷刻间眼前的风景便跃然纸上。“在那一年多的战天斗地岁月中,我发表了第一幅美术作品。”他回忆道。
王安平在村里做过几个月小学老师,他没想到,自己的业余爱好竟影响了一个孩子的童年,甚至一生。
“我那时是王老师班上的学生。”刘传连说,“老师课余时就拿起笔画了起来,我们就围在旁边看。他啥都画,笔下的人、物、景,个个栩栩如生。”
从围观,到涂鸦,再到请教。从此,刘传连因王安平而与画结缘,“他就是我的启蒙老师。”
那一年,王安平21岁,刘传连8岁。
重逢,再续师生情
1970年,王安平返回武汉。此后的40年间,师生两断了联系。
王安平做了十多年工人,后进入武汉一家媒体,成为资深记者。
刘传连教过书,下过海,搞过工艺设计。
“回想起来,痴迷画海可能是这几十年来我们唯一的共同之处。”两人对此都深有感触。王安平曾两次与美院失之交臂,刘传连也差点考上美院,但他们对绘画的热爱都从未减少分毫。
时光荏苒,重逢已是40年后。
2009年,胡场镇举办知青返乡节,王安平应邀重回“第二故乡”。而此时的刘传连,是胡场镇蔡滩村的党支部书记。
“他能认出我,我是一点也不认识他了。”回忆那时的重逢,王安平说,“他讲他受我的影响迷上了绘画,我十分高兴。40年了,还有个学生惦记着我并和我一样爱上了绘画。”
“接上头”后,刘传连常去武汉,王安平也常来仙桃,两人切磋绘画,再续师生之情。
那一年,王安平61岁,刘传连48岁。
来日,同游画海中
从2009年开始,刘传连在王安平的指导下专攻山水画,并做了一些大胆尝试。
昔日两师生,今朝忘年交。今年1月8日的绘画作品联展也应运而生。
“他在传统山水用笔用色的基础上做了十分可贵的探索,水墨山水墨色厚重,彩墨山水墨色相溶,赋予了中国山水画新的韵味。”王安平这样评价他的弟子。
“为了这次画展,老师特地提前在仙桃呆了几天,仙下河、步行街、体育场,都刻在了他的画板上。”刘传连说,“与老师举办联展,这是对我的压力,也是给我的动力,我一定会努力画下去!”
一个用毛笔在宣纸上绘出色彩斑斓,一个用钢笔在画板上刻下黑白世界,心寄山水间,写情画作上。采访结束时,刘传连说出了他的新目标:在老师的指导下潜心画海,去大师云集的武汉办第二次画展。
语毕,两人相视而笑。
今年,他65岁,他52岁。(记者陈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