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返回列表
查看: 3583|回复: 1

乐 卫:古人洗发(樊湖副刊2011年第3期)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503

主题

613

帖子

11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9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1-20 09: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洗发,专称沐。大家都把沐浴当作一回事。这是因为古人蓄发,又盘髻戴巾戴冠,易于积垢,也易生虱。不洗不洁,既难受,更失礼。《诗经·小雅·采绿》咏出一位妇女,在等待远处家门归来的丈夫时,轮着要做的几件事,第一桩,便是“沐”。首句写着: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予发曲局,薄言归沐。(整天采集能染黄头发的绿草,费了劲儿还采不到尾巴呀!我的头发又卷又曲多么难看,得赶紧回家去洗干净弄干。)
这是一首西周时期的民间歌谣。孔子把它编进《诗》中,就在于这位妇女既懂爱情,又重礼仪,值得赞许。足见“沐”在生活中的受到的关注。
古时盘髻,形式多样。这是当时一种各自翻新的修饰美,男女莫不如此。即使在军营,士兵盘髻,也很讲究。秦俑之例,堪称精美。当然,洗起发来,就得费时费工。像采绿的妇女,为“沐”,还要早早准备。
古代官吏,尤讲仪表,要求沐浴,是很自然的事。不过,先秦时期,官吏沐浴不见记载。到了汉代,明文规定:“沐浴假”,也即“五日沐浴”。每隔5天放假一日,让官员们回家洗头洗澡。原来古时馆员进署,上自相位,下至衙吏,一进官署,便不准回家,吃住都在办公地点,要到节假日,才允许回家暂休。不像今天的公务员,上午上班离家,下午下班回家。因而那时的官吏沐浴成了问题。汉律制定的“沐浴假”,得到了解决。这项制度,一直沿用到唐代。
古人洗发,备这备那,较今复杂。《礼记·玉藻》记下一段古人洗发情况,都讲究得很;沐稷而靧梁,栉用椫栉,发晞用象栉。进禨进羞,工乃升歌。
古人洗发,所用洗发液,称“稷”,也称“潘”,是一种用栗黍之类煮成的汁水,有碱性能去垢。这要一边烧热,一边洗发,才有效果。洗完发,洗面(靧)的洗面液,要用高粱之类的汤汁,滑溜发黏,冲洗毕,连同胡须,也要一起光洁。洗发时,去垢用一种较硬涩的椫(白理木做的梳子);头发晾干时则用象牙做的梳子,避免伤发。发干,再喝点专为洗发洗面酿就的酒,吃点干果小蔬。这时,厅堂上也响起了乐工弹拨琴瑟和歌声。
虽然,如此而沐,在官署是难以办到的,只能放假回家自理。《玉藻》所记,除了高官富贵之家,一般官吏不能为之。老百姓家更是望尘莫及。《礼记》一书,揣测、设想成份较多,推崇美喻也不少。“沐”之一节,有所夸耀,借以誉礼也。不过,洗头洗面的方式方法,或是一致,仅沐之“稷”、“梁”和用栉,有精陋区别而已。至于“沐”,包括洗面。平时洗脸则伸手积点水,一擦脸孔,用巾拭之,即所谓“盥”,如此繁琐的工序和当今妇女洗头、盘头、洗面做面膜等似乎有相同之处,或许是一种古老的传承和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89

主题

995

帖子

1582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582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1-20 09:4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如散发弄扁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