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中士
 
- 积分
- 275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1-27 12: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者发现了,就被暴光了。记者们没见到的呢?并不意味着问题没有。这到底是谁的悲哀呢?
虽然说的是李市的问题,但这全是整个沙洋的小学教育的问题。但我要说的是,缺老师显然是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在镇上的中学人多的没办法,他们为什么不去到小学去呢?笔者所见,在中学里,男老师到了45岁就离开了教学的第一线,转去干“轻松”的事去了;有甚者,长年不上班,还拿工资;一个小小的门卫,安排5个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老师在做;女教师到了四十左右,大都在混日子。镇里的中心小学,能教书的也不多,也缺人,相对来说要比初中的要辛苦的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是不作为的,他们有权调配老师,却不为,原因有很多,但激励机制不到位这是首要的。
沙洋,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地方。说是国家级贫困县,但在网上又查不到。但这个定位成了县领导们克扣工资,削减津贴,缺失民生的最好的借口。就拿沙洋的老师们来说,沙洋的所谓在教育事业单位的改革,克扣的老师的工资就有一个多亿,时间长达15年。现在实行的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本就是在老师们原先的工资中切出的一块,再以考绩效的方式发给老师们,但在实行过程中,大多的老师们,还在教育第一线的,却连平均数也拿不回。这样一来,沙洋的老师与周边的县和区的同资历的老师比,每月所得差距有千元之多。老师不感觉到羞耻那才怪!
人们都说教育的希望在老师,一个经济地位低,当然政治地位也低的群体,我们能让他们安贫乐教么?这就是沙洋教育的现实。那么,沙洋教育还有希望么?我悲观的回答是没有。原因很简单,在十多年前,沙洋在事业单位搞的改革本身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他们以种种名目克扣的工资那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后任的县长书记们,他们是不敢承认前任搞错了的,如果承认前任搞错了,你能拿钱来填补克扣的工资么?他们是不会的,当然也就要沿着老路继续走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沙洋的老师待遇相比周边会越来越差,教育事业也就在严重投入不足的氛围中继续下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