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4012|回复: 8

二月二 龙抬头

[复制链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9 15: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byht 于 2012-1-29 15:51 编辑

.
二月二 龙抬头

rT2eATaT.jpg
.
    中国人对龙的崇拜和信仰历史悠久,至少已有六千多年。从发掘的古墓中发现,商周时期“龙”的形象就已五花八门,唐宋佛教传入以后又出现了“龙王”。
   “龙抬头”这个节日,表面看是为“龙王爷”过节,实则是重视农业生产。

   “龙抬头”这个节日有两个目的:一是把龙请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回来了。百虫迫于其威只好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
   江浙一带民间在农历二月二,往往用面粉制寿桃、五畜等,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地头、坟地,以供百虫之神的“龙”和逝去的祖先食用,祈求祖先和“龙王爷”帮着驱赶虫灾。更重要的是,祈求“龙王爷”赐个风调雨顺之年,以保农业丰收

   而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对“龙抬头”更加重视。侗族在这天往往以户为单位,请亲友,在野外会餐,企盼丰年。不过侗族“接龙”是“接犀牛”,他们认为犀牛是龙的象征。过节时,人们牵着小牛引诱犀牛进村,然后杀牛祭龙,分食牛肉,各家吃酒,边饮边呼划“玉龙归位拳”、唱“玉龙归位歌”,最后把牛角埋在犀牛塘下,标志“龙归位”……
.
   龙灯要舞到二月初二才结束。这一天也是土地公公诞生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把舞了二十多天的龙灯舞到河边,卸下纸糊的龙头龙尾,放在河里事先准备好的一捆稻草上,烧过香纸后再点燃化掉——这叫放龙回龙宫。
   人们看重龙灯有驱邪逐鬼的功能。当龙灯进入人们家里时,家里有小孩的,大人们都要引着小孩从龙灯头底下拱过,以龙体附身,让鬼神避开求得平安。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人们来到理发店修剪头发,认为在这天剃头,会像龙一样从冬眠中醒来,开始活动。

.
   龙是掌管雨水的水神,龙抬头意味着它从冬眠中复苏,即开始行使播云散雨的职能。为了使龙能够顺利结束冬眠回到人间,并尽快履行起降雨的职责,民间便形成了一系列祭龙和接引龙的俗事活动。沔阳“龙抬头”节习俗的内容十分丰富,按其内容可以分为活动和禁忌两大类,其性质反映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与祈求。
   活动主要有祭龙、撒灰、击房梁、熏虫、汲水、理发、儿童佩戴小龙尾、儿童开笔取兆、食猪头(龙须面、龙鳞饼)等。
   祭龙,是龙抬头节的一项重要活动。祭龙即祭祀龙神,以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清乾隆四十八年《沔阳县志》载:“二月二日,俗名‘开庙门’,龙神庙封羊以祭。”祭祀时,人们带上香烛纸钱和农副土特产品,从四面八方赶事先选定的湖岸河边,先是用春节杀猪时留下来的猪头敬奉龙神,向水里的“龙王”献上饭菜等祭品,然后乐手们吹起唢呐,以唤醒龙王。最后,巫师主持祭祀仪式,口念祷词,祈求龙王赐予风调雨顺、渔猎丰收,并保佑人畜平安。围绕着祭龙活动,又衍生出了一些禁忌的习俗。主要有停女工、晨忌挑水等。停女工即停止针线活,主要针对妇女而言。
   民国二十一年《沔阳县志》载:“二月二,俗称龙抬头,即惊蛰节。是日,妇女停针工,恐刺伤龙眼”......
   由此可见,停止做针线活无疑是由崇龙产生的禁忌习俗。妇女不做针线活,便可以回娘家走亲戚。
   晨忌挑水,这种禁忌主要是为了让龙抬起头来,以免招水旱之灾。
.
   如果说大自然是一本变幻莫测的天书,那么在农耕文明时期,祖先们设立和制定的每一个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似乎就是应对自然变化无常的“兵法书”,虽然其中不乏迷信色彩,但每种风俗又充满了天人合一的道理
张才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9 15:5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
2008729121443777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9 15: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000d6005bf420d0ac0ca01.jpg
.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
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9 17: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922413581886820.gif
.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朝廷老子率满朝大臣都参加春耕生产,足见春耕不误农时之重要。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1-29 17:45:09 | 显示全部楼层
longtaitou.jpg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农历二月初二,汉族民间传统节日,又有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据说经过冬眠的龙,到了这一天,就被隆隆的春雷惊醒,便抬头而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2-1 00:53:03 | 显示全部楼层
064ec08682b6f21ec75cc3be.jpg
.
二月二日 (李商隐)
.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2-1 01: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月二日,是蜀中的踏青节,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沐浴着温暖的春日、和煦的春风,我听到远处传来悠扬的笙歌。在这早春啊,花朵吐出了花蕊,细长如须;柳树长出了嫩叶,细小如眼,各自可爱无比。岸边,紫蝶和黄蜂在花柳间穿梭追逐,缠绵多情。

客居异乡,我多想回到万里之隔的家乡啊,过着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可如今,三年来我却一直在柳营任事,不曾回乡。新滩碧波荡漾,流水淙淙。它们不能理解我的羁旅愁思,那盈耳不绝的流水声,听起更像午夜时檐上滴落的凄凄风雨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2-18 18: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0130000004696912037436674338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2-24 14: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民间素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按习俗,这一天,很多老百姓都讲究理发“抬头”博个好兆头。然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遵循“正月不理发,理发死舅舅”的讲究,在正月里便频繁进出理发店。其实“死舅舅”是对民俗的误读,但在辨风正俗的同时,也应尊重传统。
二月二理发的民俗在民间已流传近千年,传统习俗不一定都科学、合理,但适时适当给予尊重也有必要。在一些传统观念比较重的地区,尽量还是尊崇习俗为好。不要因为一件剃头的小事,影响老一辈人的好心情,从而背负心理负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