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楚风仙韵 于 2012-1-30 13:43 编辑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郭习松 通讯员 许立菊 虽然下岗却矢志不渝,5年多来,她每天坚持创作,终一鸣惊人,创作出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会歌。 她就是仙桃下岗女工郑迎春。经本报16日报道后,郑迎春几乎成了仙桃大街小巷闻名的“名人”了。近日,记者再次走近郑迎春,揭示这位下岗女工颇具传奇色彩的音乐人生。 第一首歌词是《花心的男人》 今年46岁的郑迎春出生在武汉。6岁时,她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仙桃上学、生活至今,现在仙桃城区居住。 高中毕业那年,郑迎春进了仙桃一家国企做打字员和广播员,经常写一些文字材料,是单位的“笔杆子”。 对于郑迎春来说,2001年留下的是痛苦的记忆。这一年,她与丈夫感情破裂,两人离婚,孩子归她抚养。 不久,单位改制,大量裁员。第二年年底,她彻底下岗,沉重的生活压力压在她一个人身上。此时弟弟家发生巨大变故,弟弟的两个孩子也交给她抚养。 没有收入,还要负担三个孩子的生活费和学费,吃尽了苦头,但这并没有磨灭她对写作尤其是歌词创作的爱好。 有意思的是,郑迎春生平写的头两首歌词,分别叫《花心的男人》和《每天给你一个笑》,均被2009年第5期《词坛》发表。郑迎春说,这也是她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走路都在创作 其实,高中毕业的郑迎春只在中学时上过少量的音乐课。大约5年前,她开始钻研歌词方面的知识,除了自学外,还不断请教专业人士。 2009年,她开始尝试自己创作歌词。常常是走在路上,想歌词,走过了目的地也浑然不觉;做饭的时候,炒菜炒到一半,脑海中突然迸发出灵感,就连忙放下锅铲,拿出纸笔记下来。 郑迎春有个习惯,就是凌晨起早床写作。“白天要忙家务事,静不下心,只有早早起床,利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抓紧写几句,然后出门买菜。这样一整天就会小有收获,感觉没有虚度”。 2009年底,郑迎春在网上看到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征集会歌的消息。刹那间,脑海中浮现出“千里冰封,白雪茫茫,运动健儿搏击冰雪”的画面。她提笔就写下“ 雪花飞舞浪漫我们情怀,银装素裹陶醉我们心海,我们的热血在这白雪世界里沸腾,青春的舞台上展现真我的风采……”。 然而,写了几句,就写不下去了。原来,南方与北方的冬天,环境体验上的差异很大,郑迎春写出的味道还是差一点。天生勤奋的郑迎春没有气馁,她翻阅、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冬运会的资料,还专门跑到雪地体验生活。经过近一年的潜心写作,这首原名为《一起来,更精彩》的词终于成型。她等来了兰州第五中学音乐教师陈雄的电话。二人紧密合作,几易其稿,最终在众多征集作品中脱颖而出。 音乐带来快乐 5年来,郑迎春先后创作的歌词多达2000余首,获得大小奖项近百次。其中,她创作的《胸怀天下》入选当家作主网征集企业征歌主题歌;《背篓人家》获湖南省背篓人家征歌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在中国兰考“公仆颂”——焦裕禄之歌全国歌词征集中获得一等奖;《回家过年》获“我为春晚献首歌——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大型征歌活动推荐歌曲”;《我把春天搬回家》获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举办的少儿歌词创作征集二等奖。 郑迎春的创作室简陋而简单,一台旧电脑,一部厚厚的字典,几摞歌词创作书籍,写满了各种随笔的草稿纸,记载着已发表歌词的笔记本,就是她全部的家当。 但郑迎春是知足的。她说,她现在非常幸福,女儿成家,自己做了外婆,儿子在读研究生,生活也慢慢变得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