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4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 积分
- 22559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
来源:深圳新闻网
2012年1月27日,正月初五,深圳,阴冷
我们一家三口,今年在深圳过年,去年也是。在这越来越淡的过年里,我想起了儿时浓浓的年味,还那家乡的打麻糖。
打麻糖,在我的家乡,湖北仙桃等江汉平原一带,较流行。年尾岁末,家家户户开始打麻糖,准备过新年。
这里,打,是制作的意思。他们也把麻糖,叫做麻叶子糖。其实,现在看来,打麻糖,就是用麦芽和糯米制成麦芽糖。儿时起,年复一年,我就目睹家里的父母及兄长姐姐们,打麻糖的过程,有时还掺和其中。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时节是那么充满温馨和喜悦。
选上几斤较好的麦粒,用水浸泡后,装入竹制的筲箕里,再盖上布毯之类。在寒冷的冬腊月里,不定时浇浇温水,让其保温发芽。麦子发出芽后,用刀剁碎,与浸泡过的糯米一起,用石磨磨成麦芽米浆,这算是制麻糖的初步。
然后,把麦芽米浆倒入大锅内,满满的,用温火慢慢加热,这时,长时的熬糖过程开始了,大概从上午开始,这段时间大概要五六个小时,这是第二步。现在我才明白,这个过程,其实是麦芽里的淀粉酶,把米粉里的淀粉分解,变成麦芽糖。这个阶段,锅里的米浆要不停地搅拌,以促进分解反应,并且可以避免米浆结锅烧焦。寒冷的冬天,炉火上大锅里,热气腾腾。父亲掌勺,不多说什么,默默地不停地在锅里搅动。当然,整个打糖过程是以父亲为主。我则出出进进厨房看热闹,希望糖水能快些出来,能够美美地喝上一碗。
好长一段时间过后,大约快天黑前,父亲开始不时用筷子蘸上米浆水,放在舌上尝尝,看是否有了甜味。有了甜味,说明麦芽糖已形成,淀粉酶已完成了艰巨的化学分解过程,这时,稀米浆变成了满含麦芽糖的米糊,下一步,就是将麦芽糖从迷糊里过滤出来,过滤很简单。
过滤出来的麦芽糖水,就像浅淡的乳水色,尝起来,谈谈的清甜。紧接着,就开始浓缩,这比上一步更费力,更漫长。现在锅里已是半锅的稀糖水,也是用温火来慢慢地熬制/浓缩。仍然是父亲把勺,间隔一段时间搅拌搅拌,母亲负责添柴,基本上大半个夜晚就这样过来,我会陪伴大人身旁,直到实在熬不住了,才上床睡觉。父母亲还在继续劳作时,我早已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父亲会高兴地大声喊:“好了,快拿碗来勒。”一听到他这样的喊声,我就会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我们拿碗赶紧来到灶台旁。父亲会用勺子在每个人的碗里添上半碗糖水。我们开始了有滋有味的品尝。在那粮食不足,肉食少有,基本上没有零食的年代,喝上自家制作出来的糖水汁,那个甜,那个美,那个幸福,是多么难以用语言来形容啊!喝上甜甜的麦芽糖水,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还要将麦芽糖水进一步浓缩成胶冻状,最后与爆米花混合,做成麻糖。
到了下午,锅里的糖水渐渐浓缩,水分被蒸发掉,颜色由浅黄变成金黄,再变成深咖啡色,越来越粘稠,要用更大的劲来搅拌。最后再加入少许香油和白砂糖,和匀,分别一瓢瓢舀到盛有爆米花的盆内。这时,全家人赶紧上场,舀的舀,和的和,打的打,切的切,因为这时一定要把握好软硬度,太软,麻糖不能成形,太硬,则切起来费劲。这样,热火朝天,随着嚓嚓老远可闻的刀切声,一块块长方形或半月形,香喷喷甜脆脆的麻糖,从案板上/木板上成堆成堆地滑落出来,随即被装入一个个大坛小罐中,等待今后被一家人享用数月或半年不等。
把麦芽和糯米,制成麻糖,体现的是耐心和耐力,毅力和力量,还有一定的技术和技巧,更体现出了一个家庭的团结和协作;反映了,人们一年的辛苦,一阵的劳作后,收获的幸福与喜悦。打麻糖的过程中,融融的亲情得到体现和加强。
现在,都市的人们,已习惯了超市购物,像这类甜食/糖果类食物,超市里应有尽有,人们不用再去亲自操劳,现买现吃,方便得很,不过,失去得也多。
人们觉得年味越来越淡,是否部分与此有关?
怀念儿时家乡的打麻糖,不知还有谁记得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