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瑞)春节期间按习俗,不少孩子都收到了长辈给的压岁钱,而随着压岁钱数额的水涨船高,不少孩子的压岁钱超过5000元,甚至催生出许多“万元户”。不仅数额变多,花样也不少,一些孩子还收到了“购物卡压岁钱”。 与此同时,不少年轻一些的上班族则抱怨给小孩的压岁钱是回家过年的最大经济负担,有的甚至花掉几个月的工资。另外由于孩子年龄较小,不少孩子们收到压岁钱后盲目攀比、随便乱花。对此,专家提醒,盲目派送压岁钱会对部分市民造成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真是不喜欢过年,人人都给压岁钱,低于500元都不好意思给出手……”不少网友都在抱怨春节似“春劫”。刚参加工作2年的刘小姐告诉记者,自己每个月的工资就一千几百块,但春节一到,光家里6个侄女外甥的红包就包掉了2900元,“都快赶上我3个月的工资了,以后小孩儿要是越来越多,开销还会越来越大。” 有人支出就有人收获,最乐呵的自然是孩子。市民王女士称,孩子今年压岁钱收了9000多元,“有些有钱又讲客气的亲戚就大手笔,一给就是5000元。”记者调查发现,孩子们收到的红包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甚至有些“高收入”的孩子能收到两三万元的压岁钱。 初3学生小肖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收到8000元的压岁钱了。“爷爷奶奶一共给了3000元,爸爸妈妈给我1000元,其余的4000元是亲戚们给的。” 据网络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有25%的家长选择给自己孩子1000元到2000元的压岁钱,排名第二的是2000元到3000元,占调查家长中的17%。而在被调查的家长中,今年给出去的压岁钱累积数额大部分在2000元到5000元之间,占到30%左右,而有4%左右的家长,给出了5000元以上的压岁钱。近一半的家长表示,给出压岁钱的总额,占到月收入的一半以上,有14%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年的压岁钱,占到了他们月收入的全部甚至超过月收入。 “现在流行送购物卡,没想到会流行到压岁钱上来。”市民付先生表示,今年春节,今年孩子的舅舅给了一张500块的购物卡作为压岁钱,“不过购物卡一拿回来就被我‘征收’了。然后给他200元现金作为补偿。” 尽管多数孩子都能收到“巨额”压岁钱,但不少孩子抱怨自己并没有得到“实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些孩子往往是收到压岁钱后,就被父母“没收”了。 不少家长表示,孩子的压岁钱越来越多,造成孩子互相攀比,随意花钱的坏习惯,所以不会将压岁钱全都交给孩子。“我专门给儿子开了个户,跟他商量好了压岁钱全都存起来,交学费都用他自己的钱,他也答应了。他要用钱找我要就行了,我都会给他。”市民肖先生告诉记者,因为跟儿子有了这样的约定,所以为压岁钱爷俩从来没闹过矛盾。 压岁钱的“起步价”之高,让不少市民望而生畏。节期间给孩子派送压岁钱是一种传统习俗,不应全盘否定。但值得注意的是,给压岁钱要量力而行,如果有“比拼”不仅容易在成人间形成盲目攀比的心理,给部分收入一般、家庭条件普通的市民带来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