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老糊涂仙 于 2012-2-3 10:41 编辑
中国仙桃网(仙桃日报) 近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强调科技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中央、省委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支撑效应进一步凸显和释放,这对于我市这样的农业大市而言,无疑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2月1日,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召开。面对进入“黄金期”的“三农”工作,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市上下切实增强“三农”跨越发展的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强化措施,迎难而上,奋力夺取农业农村工作新胜利。
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关键词:基地规模化 土地流转 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既是“三农”工作中带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大局,也是农业发展方向和永恒的主题。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首要任务是把特色板块做大做强,实现基地规模化。当前,张沟、沔城、杨林尾、郑场等地,已初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兴农、产业富农的路子。但从全市来看规模还不够大,竞争力还不够强的现状依然十分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加快优质产业向优质产区集中,努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大板块、大基地,实现规模发展,把所有的镇和村都建成专业镇、专业村。
抓特色板块扩张,单靠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是不可能的,必须培育更多更大更强的农业市场主体,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农村工作会议提出通过支持农村种田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引进社会资本和工商企业投资现代农业,开展农业项目招商引资等各种途径,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加快流转。
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缺一不可。去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380亿元,其中食品产业园实现加工产值211亿元。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壮大龙头企业作为重中之重、首中之首来抓,通过引进、嫁接、扶持等方式,培育一批产值过10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把更多效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高位持续增长
关键词:专业大户 产业雇工 农村第三产业从业者 小标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2011年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达到8006元,同比增长1200元,增长额度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新高。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强农惠农政策、农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加与农产品价格上涨外,最重要的是我市农民外出务工数量增加与工资水平提高带动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
面对今年,农民收入在如此高起点高基数上持续增长难度加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这个还需多措并举。从农业内部来讲,要发展专业大户,提高土地经营的市场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水平,增强农业生产效益,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
随着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重要增长点,一方面要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使更多的农民进城成为城市产业工人。另一方面,鼓励大型市场主体承租农村土地,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农业公司,使农民就地专业成为农村产业雇工。
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从业者。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各类主体和农村能人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植保救防队、农技服务公司,加快培育农村经济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使更多的农民成为“三农”延伸流域从业者。
抓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 社区建设 公共服务均等化
经过努力,我市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取得长足进展,仙洪试验区以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为重点,以“三集中”为抓手,“六线一片”村庄面貌发生较大变化,通海口镇被纳入仙洪试验区,省级层面新农村建设占全市半壁江山。首批18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初见成效,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示范点和亮点。
当前,我市已进入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三化同步新阶段。从农村环境现状看,脏乱差状况依然严重。对此,今年我市提出重点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墓园管理“三集中”工程,切实把长效建管机制落到实处,力争覆盖面达80%以上。继续实施好生态家园建设工程,重点围绕产业基地及城镇的生产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加大污染治理、血防改厕、植树造林、水源地保护等工作力度,打造5条绿色通道,新建生态镇村100个。
农村新型社区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力争用两年时间,按照“产业特色突出、人口居住集中、服务功能配套”的要求,完成全市所有中心社区建设。各地要将土地平整、通村公路、环境整治、安全饮水等项目,捆绑使用,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特别是首批试点社区便民服务中心5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至少100户农民入住小区。各地还要再选择1—2个村组开展试点,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再打造一批不同规模的农村新型社区。
在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巩固发展“学区制”、“一校制”、“联校制”成果,推进优秀教师向农村和薄弱地区流动;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文化资源共享、农村文化中心户、农村电影放映等四大工程建设,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力争三年时间农民健身设施覆盖所有行政村,力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民政、劳动、国土、综治、计生等部门也要把服务终端延伸到农村,进驻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推进农业设施现代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关键词:农田水利 高产农田 农业机械化
大产业,要有强基础作支撑。我市一贯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显示,仅去年一年我市争取涉农资金1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工作力度大于往年、资金投入多于往年、综合效益好于往年目标。
今年起,中央在未来10年内将投入4万亿元加快全社会水利建设,我们将积极抢抓中央政策机遇,向上争取资金,以“双十工程”为重点,以“三万”活动为载体,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提升水利设施防洪能力和排灌能力,解决农田排灌“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高产农田建设上,我市将集中连片推进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加紧完成在建26万亩土地平整煞尾,加快今年24万亩高产农田项目建设,实施好沔城新垸、胡场周家垸、郭河姚河中低产田改造项目。
同时,针对东南片对比我市其它地方基础设施有差距的问题,会议明确要求重点拉通东南片六镇水产、水禽、水稻产业板块百里大通道,推进该区域特色产业升级。(刘小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