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xt95599 于 2012-2-6 17:03 编辑
一整个冬天,老婆、儿子都在家里用电暖器取暖,每到月底要缴几百元电费,便心生埋怨,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用过的“烘炉子。”(烘炉子是老家仙桃一带的人们用来“向火”(烤火)的用具) 小时候的冬天,不像现在这么暖和——暖冬。那是真正意义上的寒冬。季节一进入了隆冬,刺骨的寒风一刮,雪一场接一场地下, 气温下降得厉害。屋檐下挂着长长的冰挂,田野的塘、堰、河流水面上结着厚厚的冰。小孩们经常衣薄身寒,整天蜷缩着身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边还流着清鼻涕。于是,大人们就给老人、小孩准备了烘炉子,供他们取暖。
烘炉子一般都很小巧,有点像现在买菜用的小提蓝。都用窑土烧制而成,下面像个小花钵、上面有个提手,方便提携。通常情况下,先将棉籽壳、锯沫子、稻谷壳等放入烘篓子底部,再在生火做饭的土灶塘中取一些带余烬的柴草灰、木柴炭之类放到上面,使其缓慢闷烧。这样一个温暖的烘炉子就可供使用了。 然而,我对烘炉子感到最有趣的是,在不上学的日子,可以一边“向火”、一边烤自己的“美食”。我们把从篱笆上找来的“峨眉豆”的豆子、家里存放的蚕豆或者玉米粒放埋进烘炉子的灰烬中,然后耐心等它们“嘭”地炸裂声,溅飞出几点小火星、溢出一股豆类特有的清香。那是最令人开心快乐的时候了。当豆子爆裂后,还藏在灰烬中,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抢”出来,否则爆熟的豆子就会烧成炭黑。有时,同时爆裂的豆子太多,那场面才真叫人手忙脚乱,我想“火中取栗”的场景也许就是这样吧。在这种情形下,小手是不怕、也不会被烧伤的。烤熟的豆子还冒着热气、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吃在嘴里、美在心里。我想现在小孩对“麦当劳”或“肯德基”的向往也不过如此。这是烘篓子给我带来一种童年特有的快乐。 时间一晃过去了三十多年,烘炉子这种取暖的器具在这个年代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超市里摆放着形式多样制作新穎的電取暖器,然而烘炉子在我的记忆中从未远离。只要一到冬天,我就想起童年的乡村,想起充满温暖的烘炉子,还有那从烘炉子中弥漫出的清香。 小小的烘炉子,在那贫寒的日子,温暖我童年的小手,更温暖我童年稚嫩的心。那种充满温暖的清香将永远萦绕在我心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