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煤电矛盾纠结多年、遥望无期的形势下,被迫进军上游的电企和借势抄底的煤企进入“互食”阶段。 面对腰包丰满的煤企,连年巨亏的电企有些招架不住了。继去年10月山西同煤集团取代央企中电投,成为漳泽电力的控股股东之后,1月31日,记者从安徽淮南矿业集团获悉,自去年二季度以来,其对省内央企电厂由原来的参股调至均股,目前与国电、大唐、中电投均签署了协议。
从2001年到2011年,淮南矿业集团的电力权益规模由7.5万千瓦阔步增至1200万千瓦。在1月9日的全省国资监管工作会议上,其董事长王源进一步表示,规划2015年实现电力权益2000万千瓦,“是2001年的267倍”。
“淮沪模式”再现
对淮南矿业集团来说,均股的煤电一体化模式再是熟悉不过,其在发电领域的扩张恰始于此。
作为“皖电东送”的一个重要项目,淮沪煤电有限公司于2005年1月成立,是上海电力股份和淮南矿业集团按照50%:50%股权出资兴建的大型煤电一体化坑口发电企业。
当绝大多数电企和煤企还在讨论如何联营,相互揣测未来所处的利益地位时,作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均股联营的煤电一体化合作项目,淮沪煤电一期工程两台60万千瓦机组已于2007年建成投产,并在煤价飚升、燃料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显现出了优势。2008年火电机组全面亏损时,田集电厂成为上海电力唯一的盈利点。
通过对“淮沪模式”的成功复制,淮南矿业集团又很快与浙江能源集团达成合作,均股合资建起了淮浙煤电有限公司。“目前,我们直接提供上海用电的1/6、杭州用电的1/4。” 王源说。
借助2008年的金融危机,淮南矿业集团把过去供煤的优质电厂发展成了参股电厂。“2011年二季度以来,我们对省内央企电力企业原来参股调至均股。目前与国电、大唐、中电投签署了协议。”
“噬电”获政府力挺
淮南矿业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些年之所以能在发电领域有所斩获,与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对于煤企入股参股,电力央企的态度非常强硬,双方根本谈不拢。但正由于他们比较强势,地方政府对其发电保供难以奢望,因此十分支持煤电一体化。”
可以看到,与《安徽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相比,《安徽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了保供给、调结构、“三优先”(填平补齐、坑口电站、负荷中心项目)和煤电一体化发展、支持后发地区火电发展的原则。
王源认为,均股电厂可以锁定长期煤炭市场,提高省内煤电产业融合度、本省能源保障度和调控力。“国家能源局充分肯定这种做法。”
据悉,淮南矿业集团“十二五”电力建设的重点在淮南本土。今年将加快建设田集电厂二期、凤台电厂二期各2台66万千瓦机组,开工建设潘集电厂一期2台100万千瓦机组。另外,储备潘集电厂二期2台120万千瓦机组等项目。
在实现电力权益规模大幅扩张的同时,淮南矿业集团也未放慢西部资源控制和运输通道建设的脚步。“目前已在鄂尔多斯开发3个矿,资源量25亿吨,形成年产3000万吨的能力。”王源说。
“另外,我们打算在湖北荆州建设港口,参与国家正在规划的蒙西至华中煤运大通道,向安徽运煤。计划一期2000万吨,二期5000万吨,力争由我们绝对或相对控股。”王源表示,“十二五”期间,企业将实现整体上市,“投资方向主要是煤电主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