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5
贵宾
   
- 积分
- 8673
IP属地:湖北省荆州市
|
【我为“两会”谏一言】:长湖两岸是荆沙 ————————转自江汉风社区张五常马甲网友作品
上学时喜欢到处走亲访友,慢慢发现荆州周边很多地方虽然不属于荆州,但是文化认同却属于荆州。潜江的浩口、张金生活习惯与沙市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差异。我在荆州读高中时,班上有一些同学就那地方的,后来一位同学考上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请我去他们家吃饭,他家是张金镇的,去了才发现他们那的人的鱼糕比我们沙市人做的好。我就问他老爸:叔叔你们这怎么也做鱼糕?这个不是荆沙特产吗?他老爸说:我们这以前是江陵县,江陵县的人基本上都会做这玩意,你去郝穴那片他们也会做,去了监利、石首就不一定会了。这还没完,沙洋县最南端的蛟尾就更神奇了,口音、饮食习惯什么的和沙市近郊基本一摸一样。潜江的一些地方和沙洋的一些地方以及枝江的一些地方从文化传承角度看,本来应该属于荆州,却由于人为的行政规划弄的支离破碎,沙市商业的辐射纵深也人为的被压抑,地方经济发展受到限制,人民福利增长受到限制。
长湖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至少有15年的差距,一方面是由于长湖的阻碍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行政区划造成的。这块地方对于沙市的含义,就相当于欧洲人发现了新大陆美洲一样,整个经济纵深拉长了;对于沙洋县的一些居民而言,沙市是他们购买商品的天堂,可以获得物美价廉的消费品。沙市的辐射纵深很浅,沙市是一个狭长的沿江经济带。向南的辐射有长江天堑,所以交易成本相对很高,同一体制内还算没有什么行政阻碍。向北是长湖,长湖以北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了,与长湖南岸的沙市郊区比,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少有15年,多有20年,我过去看过那地方让我想起了90年代初的沙市农村,甚至不如。基本上没有什么很好的马路,下雨了就是泥泞满脚,那地方光棍多,因为太落后。沙洋县没有负担起长湖以北这么一大块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的,因为沙洋县本身辐射能力很弱,全境主要的道路只有一条省道107,其大部分地区毗邻沙市,逢年过节以及婚丧嫁娶就会骑着三轮车然后到纪南镇的董场轮渡到沙市购置大件商品,因为没有班车也没有马路。这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真是雷人了,很多时候购买动机就无形被遏制了。荆州市北扩被行政区划遏制,沙洋县广大老百姓的购买动机被遏制。
应该修通长湖两岸的跨湖桥梁,在跨湖的最短距离处没有多长,桥梁修好后拉通公交。目前的问题是长湖北岸80%的地区属于沙洋,荆州修那个桥等于替别人置家当。荆州应该争取沙洋靠近长湖沿线地区划归沙市。可以预期的是这座桥梁带给沙市和长湖沿岸居民的价值时间越久越会被凸显。即便不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也是次优选择,长湖北岸具有很强的挖掘价值,然而沙洋县却担不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实质是重于形式,沙洋长湖沿岸的地区的居民对于沙市的认同感是强于真正的沙洋的,他们干嘛都是从长湖轮渡到沙市买或者是不买。各种各样的购买和财富增长动机被压制着,长湖北岸居民各种各样的本应该享受的社会福利被搁浅着,一点都不夸张。稍微有点存款吧没有银行,生点大病吧没有正儿八经的医院,想买件衣服没有地方。那边的人口不少,就这些需求所能带来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对于目前的沙市而言。国家大讲特讲扩大内需的同时却因为制度安排的不合理遏制着居民的消费动机。即便不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从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湖北省都应该考虑将沙洋的几个镇以及枝江问安镇划归荆州管辖才是,以便楚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