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襄阳岘首山中发现抗日名将冯安邦将军墓 图为:岘首亭旧址遗留的莲花纹饰砖雕构件 
图为:杨一(左)和白昀(右)在岘首山踏勘 
图为:老乡长刘耀海制作的“岘山-凤林关”沙盘 
图为:襄阳唐诗爱好者夏祖全常去岘首山采风,将习作系在树上。如今山头平整,这些诗文也随着树干遗落在地。 
图为:深达4米的将军墓盗洞 楚天快报讯 (图文/本报记者戴东辉)汉水岘山构成的天然屏障,造就了历史上“铁打的襄阳”神话。作为“三岘”之首的岘首山,犹如引领群山起舞的龙头,自古即是文人墨客观澜感慨之地。后人流连于杜甫墓、堕泪碑、岘首亭之间,无不陡生思古幽情。山上新近发现的抗战名将冯安邦之墓,再次把人们带进烽火连天的难忘岁月。
将军殉难葬何处 后人找寻25年
2月12日下午,56岁的李明海登上岘首山,俯瞰浓雾下浩瀚的汉水,不由长舒一口气。“将军安息,我们终于找到了你!”
做为冯安邦将军后人,李明海为25年的辛苦找寻感慨,他拨通手机向冯安邦之子冯宝珍报告,同时向两名热情的襄阳网友——谷歌地球襄阳群群主杨一和襄阳孟浩然山水群群主白昀真诚致谢。
李明海是长江水文职工(襄阳)中等专业学校退休教师,冯安邦之子冯宝珍的连襟,这个“特殊”身份在“文革”期间敏感而脆弱。将军罹难襄阳后葬于何地,一直是家族后人待解的谜团。
1987年7月7日,全国各地隆重纪念抗日战争爆发50周年。当时在华北油田(保定)工作的冯宝珍与李明海联系,表示父亲在襄阳抗日战场殉难且葬在襄阳,很想过来凭吊。“但是将军葬在哪里?我们去哪儿凭吊?”李明海从那时开始查找各种资料,寻找冯安邦墓地。
在襄阳春风旅社遭遇日军轰炸,葬于城南七八里地……依据掌握不多的文字提示,李明海在业余时间走遍襄阳城南岘山诸峰,之后又把搜寻范围向南扩展,包括陡峭的铁帽山。
1993年11月,解放军出版社新书《民国高级将领列传》引起李明海关注,其中第六卷对冯安邦将军作战与殉难都有详细描述。“国民政府特发一万元为冯氏治丧,遗体安葬于襄阳城南临近周公庙烈士塔中”的记载,让李明海转而寻访周公庙。
去年年底,李明海想通过网络求助将军墓所在,消息辗转传到谷歌地球襄阳群群主杨一那里。他心里一惊:莫非一年前在岘首山上发现的异乎寻常的土冢,就是冯安邦将军墓?
盗洞惊现 岘首山村民提及将军墓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唐代诗人孟浩然正是站在岘首山上,才眺望到如此壮阔的风景。”提及岘首山,供职于金融单位的白昀格外振奋。白昀是痴迷于孟浩然诗词研究的文化志愿者,业余时间手捧描述襄阳的孟诗逐一踏勘。
2010年3月27日,白昀约上谷歌地球襄阳群群主杨一再上岘首山,研究清明节纪念孟浩然活动的踏青线路。做为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杨一,也在屡次山行中真实感受襄阳在诗词里的壮美。
在岘首山顶,他们碰到为母亲扫墓的徐家三兄弟。三兄弟都住在十家庙村(俗称万一大队),老大74岁、老三刚过64岁。聊起岘首山,大家不约而同谈到了岘首亭。“岘山文笔峰,镇住大河东。”古稀老人口里的儿时童谣,印证了汉江在故道上漂移泛滥的历史,凸显了文笔峰乃至岘首山的地位。“这是盗墓贼留下的盗洞!”送走三位老人,杨一在岘首亭旧址边先后发现两处深洞。三月茁壮的新草刚刚掩住洞口,凭直觉判断,盗掘时间最晚在数月前的隆冬。“岘首亭在‘文革’期间被炸毁,古迹消失这么多年,为何会有新鲜盗洞?”杨一跟白昀顿时警觉起来,二人在周围搜寻时,又遇见一位家住观音阁村(俗称万二大队)的朱姓长者。
岘首亭旧事勾起老人的回忆。“日本鬼子打过来时,从对面山上炮轰这边。”老人指着岘首亭以南的小山包说,岘首山牺牲过一个国民党师长,山包里埋有36位国民党阵亡将士。
走近小山包,杨一和白昀又惊讶地发现一个深达4米的垂直盗洞。头一次听说这里葬有抗战将士,两人站在盗洞边陷入深沉的思索。
寻访踏勘两月 集体记忆还原将军墓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师长应有相当的地位,他会是谁?”从岘首山回城,杨一和白昀困顿在谜团中,两人随即展开检索查证。
杨一在《国民党抗日阵亡将领名单》中,找到牺牲于襄阳的高级将领只有42军军长冯安邦中将。再查有关记载,的确葬于襄阳。南岳忠烈祠对冯将军罹难有最准确记录:1938年11月3日以身殉国,时年53岁,国民政府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尸骸葬于襄阳城南周公庙附近烈士塔中。
襄阳城南,周公庙,烈士塔——按此要素,再凭着朱姓老农的叙述,杨一把搜索目标锁定在岘首山“小山包”上,并连续在岘首山周边村庄展开走访。受访者中,70岁以上老人均清晰记得岘首亭南几十米处有土墓,墓前有石碑,石碑两人来高,顶端尖头。早年任职此地的老乡长刘耀海82岁高龄,凭记忆制作了岘首山沙盘。
村民描述的墓碑就是方尖碑。“杨一介绍,方尖碑在辛亥革命后常用做纪念重要人物,如黄兴与蔡锷墓皆采用这一规制。”岘首山是襄阳古城抗击日军的第一地理屏障,傍依汉水、回望城郭,是安葬罹难将士的最佳地点。土冢南面曾有纪念镇守襄阳两将军的‘羊杜二公祠’,后世‘周公祠’应是‘羊杜祠’的误传。”
杨一将踏勘图文发上论坛,规划专家陈家驹先生及时回应:我1955年来襄阳上学时,与同学在岘首山上看见不少石碑,有人说其中一块“将军碑”是“国民党”的,受当时观念所限没有细看。
今年2月12日,李明海带领杨一、白昀再次走上岘首山,对乱坟岗中散落的“……委员会”和“……士之墓”字样残碑进行甄别,这种疑似国民政府安葬冯部战士的石碑,成为定位将军墓的重要物证。
管理开发无序 文化名山该何去何从
清明将至,李明海感到事态急迫。“冯夫人在美国去世,儿子冯宝珍现已77岁,退休住在河北任丘,他想在有生之年找到父亲安息之地。”李明海近期将向相关部门反映,表达复原将军墓的愿望。
“将军墓就要种满速生杨了!”杨一与白昀焦急的是,岘首山春节前被机械平整,现在已完成树坑布点。在节前相距不到30天的两次探访间,某通信单位又在山上新建了基站。
目睹岘首山近年的变化,本地文化志愿者为名山隐没忧虑重重。白昀惋惜地说:晋代羊祜、杜预在岘首山驻守,三国时刘表在山下凤林关击毙了孙坚。山南是孟浩然故里,诗人有22首诗歌吟咏岘首。“襄阳强调文化复兴,岘首山保护应引起关注。”“当代开发与建设对岘首山的破坏一直在延续。”杨一介绍,修建焦枝铁路,岘首山羊杜二公祠被毁。扩建207国道,杜甫墓与王叔和墓又被迫迁移。“现在,山下高楼挡住了岘首山山体,山上则是遍地坟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做为岘山组成部分的岘首山以207国道为界,就地划入观音阁村,不属国营林场范畴。这一体制,人为割裂了岘首山与岘山在文化意义上的关联。
做为农村集体用地,岘首山几度撂荒,2001年被村民朱桂山承包。“山上400亩林地,承包期30年。”观音阁村主任刘耀陆介绍,村里正聘请天津大学设计岘首山旅游规划。
白昀建议,岘山森林公园已在2010年列入市政府议事日程,新一届市委又响亮提出“四个襄阳”蓝图,岘首山综合开发应及时、也必须纳入市级统筹,审慎规划建设,让这里真正成为自古以来襄阳市民休闲旅游、陶冶性情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