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未发现“问题”进口巧克力 多食含代可可脂的巧克力会危害身体健康 本报讯(记者王瑞)情人节前后,自然是巧克力的热销季。近期,国家质检总局曝光了多批次洋巧克力铜超标、违规使用其他化学物质,过量食用铜会对肝、肾功能、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害。记者走访了解到,鄂州市并未发现铜超标的巧克力售卖,但据了解,长期食用含代可可脂的巧克力会也会对身体造成影响,购买巧克力应该看准配料表,控制食用量,儿童、糖尿病患者、胃病患者、产妇等人群不宜过多食用巧克力。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曝光了234批次问题进口产品,其中就有12批次洋巧克力被爆铜超标。据了解,在被曝光的问题产品中,产自德国的Rausch牌75%、80%可可黑巧克力,奥地利进口的4批佐特巧克力,以及从意大利进口的4批思味奇特浓可可黑巧克力均被检测出铜超标。这些巧克力在鄂州有售吗?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15日,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超市了解到,市面销售的巧克力多是国产品牌,也有少量进口巧克力,但暂未发现爆出问题的几个品牌。卖场内,巧克力仍摆放在显眼位置,大多包装精美。记者查看发现在售的多是德芙、金帝、美滋滋等国产巧克力,只有少数几家超市有进口巧克力,也并未发现被列入“黑名单”的问题巧克力。“进口的太贵,买的人不多,还是主打国产品牌。”销售人员说,该超市最好卖的巧克力品牌除了德芙外,就属意大利的费列罗,之前他们从未销售有问题的产品。记者询问起有问题的巧克力品牌时,销售人员也都表示“没听说过”。 另外,在巧克力销售区,记者注意到,同样是巧克力,有的一盒或一袋只要十几元或几元,有的则上百元。为啥价格差别如此之大呢?经过了解,售价高的巧克力配料成分为可可脂;而售价便宜的巧克力配料表中,除白砂糖、氢化植物油、可可粉、全脂奶粉、乳化剂以及食用香精等,并没有可可脂成分。 记者在超市里走访时,见到在巧克力专柜前选购的消费者不少,但却没有人注意翻看自己手中所拿产品的成分配料表。据了解,巧克力中最重要的成分是以可可豆为原料得到的可可液块,及由此提炼的可可脂、可可粉等。除天然可可脂外,巧克力原料还会采用类可可脂及代可可脂。类可可脂是天然油脂,结构与天然可可脂非常接近,除香味外,其他性质几乎一致,所以能够部分代替天然可可脂。代可可脂其实是人造硬脂,即由动、植物油脂精炼、氢化而成的油脂。由于它的熔点与可可脂接近,加上成本低、工艺简单,所以在很多巧克力或者糕点中都会用到。长期食用植物油氢化中产生的反式脂肪酸会降低人体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引起血脂代谢异常,增加心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消费者在选购巧克力产品时,不妨多留个心眼查看一下产品配料表,一般来说,含可可原浆高的比较好。 巧克力属于高糖分、高脂肪、高热能的食品,据了解,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巧克力含糖50%左右,蛋白质含量为5%左右,脂肪含量约30%,水分含量仅 2% 左右,能量达550千卡以上,是粮食干制品的1.6倍。如果大量食用,又不增加运动,很可能会增加体重。因此 ,每天食用巧克力的量最好少于20克。 巧克力好吃,但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例如,8岁以下儿童不宜吃巧克力,巧克力中含有使神经系统兴奋的物质,会使儿童不易入睡和哭闹不安;有胃病的人要忌食巧克力,它含有一种能刺激胃酸的物质,吃了巧克力后可能会感到胃部灼热;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不吃巧克力,或者吃无糖巧克力;另外,正在哺乳期的妇女不应过多食用巧克力,因为巧克力所含的可可碱,会渗入母乳内被婴儿吸收,并在婴儿体内蓄积。可可碱能损伤神经系统和心脏,并使肌肉松弛,排尿量增加,会使婴儿消化不良,哭闹不停,影响睡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