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新闻网(三峡晚报)
义勇民警王劲松为保护市民,以身挡刀受重伤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那在亲人们的眼中,平时的他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连日来,记者怀着敬意采访了王劲松的部分家人。家人们都表示,王劲松是老人们的好儿子,妻子的好丈夫。
妻子:在他身边感觉很安全
从事发后的第二天开始,妻子周春霞就坚持陪伴着王劲松。陪护期间,周春霞时不时地给丈夫擦汗,用棉签蘸水后帮丈夫湿润嘴唇,并鼓励丈夫一定会好起来的。虽然多数时间虚弱的王劲松在休息或闭目养神,但守候在丈夫身边的周春霞,眼中满是温柔。昨日,看着只能靠流食维持身体营养的丈夫,已能吃干饭和菜,周春霞憔悴地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喜色。
在周春霞的印象中,丈夫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很强,一门心思花在了工作上,夫妻俩聚少离多。由于部队任务多,王劲松能回家的时间非常少,2001年生小孩,王劲松陪在她身边不到一个礼拜就回到了部队。有一次两年多没回家,懂礼貌的儿子看见他居然不认识,张口就喊他叔叔。而转业后,王劲松在伍家派出所当了一名警察。由于经常加班,有时深更半夜接到任务出警,王劲松还是很难顾家。
对此,周春霞却没有丝毫怨言,一心一意默默支持着王劲松。“我知道,丈夫是深爱着我和儿子的,可不管是当军人,还是当民警,不能因家里的事情而耽误了工作。他常说,作为军人要守好国门,作为民警要维护百姓的安宁。我应当理解、支持他的工作。”
周春霞说,虽然当警察很忙,但他却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平时工作忙抽不开身时,他
总会打电话回家,而只要回到家中,即使忙了一天再累,劲松也会主动操办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尽量不让她操心。“劲松为人正直、朴实、热情,有责任心,在他身边感觉很安全,当初就是看中他这点。”
回忆起一家人平凡而温馨的生活,周春霞觉得很幸福。她说,王劲松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刚结婚那段时间,两人主要依靠信件和电话保持联系。有次,王劲松寄回家书,只有短短几个字:“辛苦你了”。转业后,王劲松因为工作忙也经常打电话,为不能照顾家人表示歉意。虽然每次都只是寥寥数语,但她也感到甜蜜和幸福,因为这个男人心里有她、有孩子。也可以体会到丈夫那颗愧疚的心,因此更能理解丈夫。
王劲松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也非常支持他。家人们告诉记者,聚会时曾打趣王劲松的儿子,说你的爸爸整天忙事业,没时间照顾你,你怎么看。结果他儿子的话让家人们忍俊不禁:“男人嘛,都是这样的。”而周春霞也说,为了爸爸能早日康复,儿子还特别在重症监护室外的心愿墙上,写下了“爸爸你一定要坚持住,你永远是我的英雄爸爸”的心愿。儿子还表示,他长大了也要当警察。
姐姐:弟弟是个乐观的男子汉
谈起弟弟,姐姐黎静脸上有着独特的自豪:劲松是个乐观的男子汉,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说没事儿。
“劲松从小就特别向往军旅生活,希望能做一名军人。”黎静说,弟弟高中毕业就当了兵。转业后又自愿选择了当警察。她知道警察是个高危职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为此,她曾经问过弟弟,自己安全能不能保证?弟弟回答说没问题,不用担心。这次听说弟弟出事后,赶到病房看望,当时弟弟重伤后很虚弱,看到她的第一句话却是“姐姐,你怎么来了?我没事,我身体素质好”。
黎静说,既然弟弟选择了警察职业,作为家人都理解他,更支持他。
父母:待人真诚办事踏实
说起儿子,65岁的父亲黎孔芳、63岁的母亲王元凤及62岁的岳父周玉平、59岁的岳母易韶芹,四位老人均表示,这孩子待人真诚、办事踏实,有责任心。
王劲松父母告诉记者,对他从小也没有别的愿望,只是希望王劲松和他姐姐长大后能做一个好人。而王劲松从小就比较听话,自立也很早。爱劳动、爱帮助别人。从上小学开始,常常是放学后就回家帮忙做农活,当时他摘棉花摘得特别好。而周围居民要帮忙什么的,他也都主动帮忙,邻居们都很喜欢他。
母亲王元凤说,记得2007年待转业时,儿子有些失落,十分舍不得离开部队脱下军装,后来主动选择公安系统,穿上警服后,儿子就又精神了。
去年十月初三是周六,王父黎孔芳突发高血压抢救,松滋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王劲松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松滋照顾,陪伴父亲在病房休息。因周日要上班,不愿请假增加单位负担的王劲松,又连夜赶到宜昌上班,等24小时下班后才又赶往松滋照料。
岳父周玉平也说,王劲松与女儿是自由恋爱,当时他还在部队,第一次见到他印象就不错,感觉很纯朴、直爽。接触后,感觉他待人
真诚,说话憨厚,办事踏实,就更放心将女儿交给他了。
两边的老人对王劲松这对恩爱夫妇都很满意。据了解,夫妇以前生活比较贫困,王劲松月工资只有600元时,妻子毫无怨言,仍勤俭持家,一边带孩子,一边将家里的一切打理得井井有条。
采访中,老人们都表示,看见儿子重伤的样子很心疼,但更多的是欣慰。“他热爱警察这个事业,尽到了应该尽的本分。我们很理解他,如果都怕危险都不那么做,那也不行的。”本报记者 时刚
 昨日上午11时许,家属们与医护人员一起陪伴王劲松去做CT检查。记者时刚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