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2-18 09: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江商报》2012年2月17日报道:
昨日网络红人朱光兵,在武昌火车站摆摊提供“跪式擦鞋服务”。朱光兵,今年38岁,仙桃人。他因在汶川地震时抢注十多个“512”网络域名在网上拍卖,被网友称为“朱抢抢”。他创办了中国民间第一条“反网络暴力热线”,曾号召发起“富士康网友观察团”。他做过保安、人事部经理等。最近因发帖“杀狗”遭人肉而被迫辞工,投千份简历被拒。
网络和生活不是平行线
记者见到朱光兵时,他刚因在武昌火车站擦皮鞋,被城管劝离,返回火车站附近的招待所。房间10平方米不到,80元一天。他解释说,因有电脑,比其他房间贵得多。
长江商报:你选择擦皮鞋前,是做的什么工作?
朱光兵:我主要是在企业里做行政经理,人事经理,是全国知名企业,月薪一万块左右。
去年的“拦车救狗”事件,我发帖说“不捐狗款就杀狗”,公司电话被打爆,我不得不辞职。(拿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给记者看)。
长江商报:辞职后的半年,你是怎么度过的?
朱光兵:辞职后,我从6月份开始找工作,参加近百场招聘会,投近千份简历,进入笔试面试的有六七十家。但有30多家单位给我打电话,询问我“是不是网上的那个朱光兵”,然后拒绝。老婆也从深圳回老家镇上,家里没有收入。
长江商报:不至于所有单位都会在网上搜索背景吧?
朱光兵:因为都是管理层的职位,应聘保安的话,当然不会。我这个年纪,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完全可胜任管理工作。
长江商报:因为网络事件,导致你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朱光兵:是的。之前因为网络事件,我被辞职三四次,但不到一个月都能找到工作,没想到这次影响这么大。没找到工作,过年我都没回家,在反思2012年的规划。
长江商报:反思出了什么结论?
朱光兵:我以为网络和生活是两条平行线,都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但现在是交叉的,相反的,网络上已经出名了,但生活上却被打乱,现在穷困潦倒,全部往坏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现在应该脚踏实地,选择擦鞋创业。
通过炒作让自己“发声”
朱光兵床边放着10多份报纸,和一包纸巾。他的“跪地式”擦鞋10元一次,还送纸巾和报纸。因为摊子被没收,现在准备把纸巾和报纸送给路人。
长江商报:“脚踏实地擦鞋”为何要选择“跪地式擦鞋”,有没有人又质疑你炒作?
朱光兵:绝对不是炒作。我生活已经被打乱了。春节,我想分多个档次,在室内设摊,提供奶茶、咖啡和报纸,要让擦鞋店变成咖啡屋,以后成为连锁店。目前需要老板对“朱老二”擦鞋项目投资。
长江商报:那也没有必要“跪着”擦鞋?这不是炒作“下跪”的概念?
朱光兵:那……也不排除这个因素。就算是炒作,也是积极的炒作。你不炒作,谁会关注你,给你投资。目的是好的,对于其他人没坏影响。
长江商报:此前,你对救狗事件发表言论,言论很极端,也是积极的炒作么?
朱光兵:是积极炒作,呼吁人们理性。我是很有社会责任心的人,经常做义工。我在寻求一个与人、与社会的平等对话的机会。我这样的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只有通过炒作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他给记者看他的义工证)
长江商报:那你的炒作,给事件本身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朱光兵:他们全部围攻我,给我公司打电话,但他们知道有我这个人,有这样的声音。我没有团队,自始至终都只有一个人,不然就不是这样了。
希望被宽容看待
朱光兵很喜欢炒作,他呼吁对网络红人宽容看待,他炒作自己也是希望博取同情。
长江商报:到武汉擦鞋,是你为推广“朱老二”擦鞋?
朱光兵:是原因之一。2月14日来武汉,是因为一个武汉地产公司老总给我打电话,请我过来做楼盘宣传。我赶紧坐高铁过来,结果过来后打电话,那边就接不通了。
长江商报:在火车站擦鞋做了哪些准备?
朱光兵:昨天找武汉的一些网友、朋友吃饭,一个武汉知名网友,帮我联系了报纸和电视台采访。
长江商报:有客人吗?
朱光兵:早上摆了一个多小时,就被没收了。只有两个人来擦鞋,一个是提前认识的,一个是别人喊来的。被喊来免费接受擦鞋服务的,坚持不让我跪着擦。
长江商报:主动找媒体采访,也是积极炒作?
朱光兵:我就是要放下身段,博取同情,希望让更多人接受我。我是一个牺牲品,希望通过对我现状的报道,呼吁社会公众,给予持异见的网络红人以宽容。像凤姐的炒作,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西方国家对这样的网络红人,就很宽容。
炒作是需要作出牺牲的
在接受采访时,有在武汉做保安的仙桃老乡,跟朱QQ聊天。他称,老乡是保安,自己办了个网站,想跟他取经。
长江商报:还有很多年轻人向你取经?
朱红兵:非常多。全国各地的网友,想拜我为师的有青年学生,还有退伍军人。这个仙桃老乡就一直在模仿我。(给记者看聊天记录)
长江商报:你有什么经验?
朱光兵:我有很强的策划能力,擅长捕捉新闻热点事件和网友的心理。能挖掘热点事件中的冲突和对立。
长江商报:你会怎么传授?
朱红兵:我不可复制。炒作是需要作出牺牲的,很多人想不影响自己生活,又能出名,这是不可能的,我劝他们慎重。
长江商报:此次找媒体报道,不担心再次成为牺牲品?
朱光兵:刚刚几个记者走后,我一直在考虑。在深圳媒体报道后,现在还是没有人打我电话投资,新闻做成了一个负面的炒作。
长江商报:报道后,你会有什么规划?
朱光兵:我有丰富的策划和管理经验,希望有企业看到我这一点,引进人才;我的“朱老二擦鞋”项目也很好,希望有人投资。我希望能有人给我打电话。
本报记者 周慧 实习生 陈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