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97|回复: 1

荆门八旬老人心怀感恩 拍照记录“让座者”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56

5293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上校

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03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2-20 09: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荆门晚报:他今年已是83岁高龄,在各种场合,理应得到年轻人的照顾,可他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凭什么要求别人照顾。基于这个想法,他每次乘坐公交车,遇到年轻人为他让座,都会为对方拍照,留待日后细细品味当时的那丝幸福。他就是两三年来坚持用相机记录“让座者”的老人——孔心德。    偶遇公交拍照老人
    16日傍晚,记者下班后搭乘13路公交车回家,正值下班高峰期,搭车的市民众多,记者在最后一排找了个座位坐下。车行至文化宫附近,一位白发老人突然离开前排座位,手持相机走到车厢后部,一手抓着扶手,一手拿着相机,对准两位年轻人拍了起来。
    因事发突然,一位年轻人下意识用手遮挡脸部。“这位老人想干嘛”,“是不是在拍公交车的现状,可为何又对着乘客拍照呢”,一连串的疑问涌了上来。这时,老人对着两位年轻人说道“对不起啊,你们刚给我让了座位。每次遇到给我让座的人,我都会拍下来留作纪念”。
    原来如此,真是个有意思的老人家。让座对年轻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位老人为什么要拍照呢?记者随后走上前,询问了老人的联系方式。
    感恩让座年轻人
    17日上午,在东宝区象山二路浏河湾居民点,记者来到这位老人——孔心德租住的房子。这才知道,老人已是83岁高龄,可老人思维活跃,反应敏捷。
    孔心德老人租住的地方是一栋居民楼的3楼,这么大年龄的人了,又是租房子住,为什么不住1楼?对此,孔心德表示,他喜欢住高一些,这样视野开阔,每天必须上下楼无形中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
    老人以前在文化系统工作,租住的房子不大,只有一间,尤其醒目的是书以及书桌上的相机。老人是东宝区子陵镇人,放不下的家乡情结让他一直和子陵中学有联系,有空就去学校和学生们聊聊天,为学生们拍照,讲一讲自己的见闻。当日和记者偶遇,也是老人从子陵返回的途中。
    老人说,为公交车上让座的年轻人拍照,他已坚持了两三年,每次都是报着感恩的心。老人告诉记者,每次遇到有年轻人让座,他心里感觉很幸福,但又有些不安、不好意思,同样是搭车,他坐着别人站着,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了一天也够累的了,还要为他让座。对这些让座的年轻人,他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出于感谢他萌发了为让座年轻人拍照的想法。
    几年下来,孔心德没有数过为多少人拍过照片,但他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现在让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可能是由于他的一头白发太过显眼,让年轻人觉得应该让座。每次夜晚,老人翻看相机里的照片,回味当时的场景,心里总是很幸福。
    坚信润物无声的力量
    为让座年轻人拍照的多了,孔心德老人除了最初的感恩之外,渐渐品出了一些其他意味,觉得有很多趣味在里面,就如同一个个真实上演的自然情景剧,非常有意思。
    比如,在对待拍照这件事上,不同的年轻人有不同的反应,这从孔心德的相机里能看出端倪,有的是一个端正的正面照,有的是侧面照,有的形象模糊,那是正在躲闪。对此,孔心德说,他没有别的目的,只想留下照片,日后回味。同样,拍照时会听到其他乘客的议论,有人说孔心德“精神有点问题”,有人说孔心德就像老顽童。
    一位西安的年轻人,看到孔心德拍照,主动与他交谈,表示肯定,并介绍在西安给老人让座是大家普遍遵守的规则,公交车前排的老弱病残孕专座,乘客宁可空着也没人去坐。“这位年轻人是我的老师”,孔心德坚定了拍照的信心,同时认识到拍照就如同一场意识形态的行为艺术,虽然只是短暂的几秒钟,但能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对车厢里的人来说,每个人都能品出不同的味道,他坚信拍照事件本身能提升我们城市的文明程度。
    希望生命充满光明
    对孔心德老人来说,相机是他最重要的物品,出门他什么都能忘记,但绝不会忘记带上相机,为此老人喜欢穿有大口袋的衣服,方便带相机。
    除了为他让座的年轻人,孔心德的相机里面还有很多相片,一张张翻看,眼前浮现出一幕幕的生活场景。“这是我的老战友在过生日”“这是夜晚燃放的烟花”“这是学生正在上课”……看着相机里的照片,老人十分高兴,一一介绍着。相机对老人来说,就是为了记录生活、收藏生活的点滴,这一方面是由于老人年纪越来越大,记忆力大不如前,需要用相机或其他物品来帮助记忆。
    老人爱看书,每天晚上最早也要过了11点再睡觉,看书累了,打开相机看一看,回忆和朋友、亲人或是陌生人相聚的情景,老人总感觉甜丝丝的。孔心德曾有过一部相机,可惜被偷了,不过他不遗憾,孔心德表示过去的事情无法追回,不为过去的事情怨尤,不为未来的事情担忧,只为现在的生活考虑。
    孔心德希望他的人生如同蜡烛,蜡烛从顶燃烧到底,全部都是光亮的,他希望他的生命也全部都是光明的,留给大家更多光明的念想,希望生活越来越美好,希望荆门越来越美丽。
关注焦点、关注民生、关注家乡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6

5293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上校

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

Rank: 10Rank: 10Rank: 10

积分
37030

东湖服务奖章东湖水王勋章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楼主|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2-20 09:3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常怀感恩之心    说实话,孔心德老人让笔者觉得有些羞愧。给老人让座,这么普通的一件小事,竟然让老人念念不忘,老人抱着感恩的心拍照留念,日后还时时回味,感受当时的那丝幸福。
    这让笔者想起多次乘坐公交车的经历。几乎每次坐车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但不是每次都有年轻人为老人让座,尤其是车上人多的时候,老弱病残孕专座赫然坐着年轻人,对站在身边的老人视而不见,或低头或看窗外。笔者曾忍不住“提醒”,年轻人这才起身为老人让座。
    再看这些乘车的老人,有的老人会为比自己年纪更大的人让座,或是为抱着孩子的母亲让座;如遇年轻人为自己让座,不少老人会屡次推让;有的即使坐下也无比感激,且不说连连说着“谢谢”“今天遇到好人了”之类的话语,下车前还会特意走到为自己让座的年轻人面前,告诉年轻人自己要下车了,感谢他(她)为自己让了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的明天。在笔者看来,老人大可不必如此感谢,坐就是了,让座是年轻人应该做的事情。可看到一幅幅老人感谢的画面,笔者不禁陷入沉思,是老人太客气,还是社会太不“客气”,尤其是面对老人的时候,举手之劳竟让老人千恩万谢,这正常吗?文明社会,尊老爱幼是基本守则,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所以让座这个小事在老人看来成了大事。
    孔心德老人说得好,几秒钟的坚持,能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是的,打造文明荆门,我们已经说了很多次。如何打造?需要每位市民从自身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从乘坐公交车为老人让座做起,少些极端多些理性,少些愤懑多些包容,常怀感恩之心,文明荆门的力量才能慢慢体现。 (微言)

关注焦点、关注民生、关注家乡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