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56
上校
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
  
- 积分
- 37030
 
IP属地:湖北省荆门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荆门市 2012-2-20 09: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说明
荆门市首届农村土地整治摄影大展的征稿工作已全面启动,为了帮助大家投出高质量的作品,取得优异成绩,现给大家提供一些专业提示,以供参考。
一、农村土地整治概况
对大多摄影爱好者来说,“土地整治”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汇,因此当大家端起相机时会感到心中无底,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反映大展的主题是大多参展摄影爱好者心中的难题。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土地是万物之母”。土地承载着人类、承载着财富、承载着历史,见证着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文化与文明的演变。我国人民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正经历着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渡。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土地的利用功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如何最好地使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成为一个焦点话题,考验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政府的智慧。目前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时期,城乡统筹发展已成为政府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工作任务。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地区面貌的改善,采取多重措施解决“三农”问题。土地整治就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最有力的措施。农村土地整治是按照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优化农用地利用布局,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土地利用活动。从类型上划分为以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未利用地开发、以优化基本农田利用布局为主,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土地整理和对矿山开发造成土地的挖损、塌陷进行恢复利用的土地复垦三种类型。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从发展中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其政府就是以土地整治为主要手段,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城乡生产、生活等值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这一历史进程,发达国家用了上百年的时间。尽管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农村土地整治开展时间不长,还处在探索中,但发展速度很快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保护了我们有限的人均耕地资源,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二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为龙头,整合农业、水利、建设等部门的规划和资金,实施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发挥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功能,推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在田、水、路、林、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础上,以农用土地,特别是耕地为重点,逐步改善了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耕地零碎、农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初步改变了“刀耕火种”的落后农业生产方式,为广大农民和现代农业企业提供了有效利用的土地条件。四是通过改变农业生产方式而带动农民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的改变,缩小了城乡差异。五是在实施优化土地利用措施(如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同时,注重保护了农耕文明留下的文化遗产,注重保护了生态环境以及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国家主导的政府行为。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国家主导、国土部门搭台、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的工作格局。为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了若干农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示范建设项目。而其他土地整治的项目,包括农民自发组织的土地整治行为,则遍布我国农村各个地区。
二、如何通过镜头语言把握大展主题
为了让广大摄影爱好者更好地了解土地整治,把握大展主题,下面从拍摄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1.拍摄的区域应该考虑土地整理项目或土地整理区域,使作品符合大展的基本要求。
2.尽可能多渠道了解当地土地整治项目背景情况和地点,如和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等。
3.认真思考,努力使照片贴近大展主题。
(1)土地整治与粮食安全。镜头可以对准广袤的土地,整治后土地上粮食大丰收、瓜果飘香、粮蔬满仓等场面。
(2)土地整治与集约用地。镜头可以突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实施土地整治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如零乱不整的田块、破旧的民居以及陈旧的沟、渠、路等无基础设施场景。整理后田、水、路、林、村优化的土地利用布局,崭新的基础设施,秀美的平原、丘陵、山地和农田等。
(3)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镜头可以反映在“增减挂钩”政策项目区内拆除旧民居,复垦成为耕地或在规划区内集中建设的新民居。
(4)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镜头可以突出土地整治后体现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如项目区内的湿地、植物、花鸟、鱼虫以及土地整治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状况(特别注意避免拍摄不具生态措施的水泥田埂和鱼塘等)。
(5)土地整治与防灾减灾。镜头可以反映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对土地的破坏的状况、恢复后重新利用的场景以及为防御自然灾害在土地整治规划与工程中所体现出的防灾理念和措施。
(6)土地整治与特色传承。镜头可以突出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千年耕作留下的符合当地实际既有科学意义又有文化特征的土地利用现状。如哈尼梯田、龙胜梯田等,也可以考虑镜头画面布局中的民居建筑和文化风俗场面等具有典型意义的民族农耕文化景观等。
(7)土地整治与农民权益维护。镜头可突出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在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权属调整、工程施工、检查验收等过程中农民积极参与的画面。如丈量土地、项目区群众动员、开会讨论、参与工程建设等。
(8)土地整治与科技创新。镜头可突出土地整治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如运用科学的暗管排碱,滴灌、微灌的节水措施,先进的测量、施工手段,卫星或航拍技术对项目进行管理等。
(9)土地整治与市场化探索。镜头可以突出企业或个人参与投资农村土地整治建设活动,整治后农民的土地流转给现代农业企业实施大规模农业经营活动等,如大型机械化操作,农民作为企业的合同制农业工人劳动的场景。
三、投稿人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图片大小问题。本次大展征稿启事原则要求图片像素长边为1024像素,文件大小不超过500K,如果投稿人的作品像素大大低于规定的上限,就会导致作品清晰度较低,影响作品网上展示,请来稿人特别给予重视。
2.关于作品拍摄信息齐全问题。
请投稿人务必将具体的拍摄地点和作品介绍等拍摄信息写全,这样有利于发挥作品的竞争力,有利于对该作品的评奖和后期宣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