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返回列表
查看: 3302|回复: 0

万齐文:吴都蔡家巷之济阳王蔡哲传奇(中篇)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503

主题

613

帖子

11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99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2-24 09: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哲支下名人录:蔡哲支下十七世孙,蔡德晋(1792-1831年),清道光年间,封武功将军;十八世孙蔡作康(1824-1876年),同治四年封武功将军;十九世孙蔡启槐(1863-1905年) 清光绪年间封武功将军,授永新帅印。(谱载)
清同治四年,时值太平军农民大起义,风起云涌,阿古柏又在新疆发动叛乱,大清朝内忧外患。清廷为了安抚汉人,赢得民心,分化汉人反清力量,为其所用,特派钦差大臣赴武昌,一是移修济阳王蔡哲陵墓,将蔡哲陵墓从旧县署(罗汉肚子山),迁至莲花山边。即今鹰山村丁家塆的山岗。
考其济阳王蔡哲陵墓碑石刻:“济阳王蔡公讳,哲松鹤府君墓。”右边落款字为:“年谱志,至同治四年冬月重俢。”左边石刻字为:“蔡母沙、晏、胡一品夫人。”
二是,御封蔡哲十八世孙蔡作康为武功将军,后随左宗棠西出阳关,兵指新疆,为朝廷效力。在一次进剿阿古柏的战役中,壮烈牺牲。
后又御封十九世孙蔡启槐为水军副帅,1905年,在与英军的血战中,为国英勇献身,时年42岁。(谱载)
蔡哲后人为国捐躯,前仆后继,满门忠烈。可歌可泣,名垂青史。
蔡哲与朱元璋。据《蔡氏宗谱》载文:“明太祖朱元璋御题赞曰:朕闻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若济阳王者,可谓知所择矣,惟良显哉。”蔡哲原是大汉皇帝陈友谅的御史,旋归吴王朱元璋。故朱元璋有“良臣择主而亊”之说。这段载文很重要,对我们研究蔡哲与朱元璋的君臣关系,提供了史料。(谱载)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五月,置福建行省,朱元璋派蔡哲任行省参政并告谕:“君子立身行己,莫先于辨义利。义是保身之本,利是败名之源;常人唯利是趋,而不知有义,君子唯义是守而竟忘利,这是两者的区别。福建地濒大海,民物富庶,船只往来不绝,过去官吏多为利诱,陷于罪戾。今令你赴彼任职,必坚所守,勿蹈其过。”
又告戒道:“公即无私是谓之义,私即忘公是陷于利。要心如止水似明镜,无分毫私意,然后揆事度物,廓然无滞。若使心中微有芥蒂,即不得为公,你当自勉。”(谱载)
朱元璋任蔡哲为官,上任前的告谕,大意是说当官要以“义” 和 “公”为重。相当于现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的警示。
蔡哲王陵今安在。据其《碑记》,蔡哲王陵确系清同治四年冬月,从旧县署迁至莲花山的。又据其谱载,沙、晏、胡三位夫人,其中只有胡氏封为一品夫人。综其《武昌县志》、《蔡氏宗谱》、《碑记》的载文,十分吻合。济阳王陵应是从武昌(鄂城)县署,由官方移迁至洪道乡程家湖尾,莲花山座东北,向西南。即今鹰山村丁家塆的山岗上。谱裁、志载,碑刻与今址相符,这应该说是准确无误的。
蔡哲与丁鹤年有旧。《鄂州人物》有济阳王蔡哲传,同时也有丁鹤年传。据丁鹤年传载:生于1334年,其父袭世泽任武昌鲁花赤,即武昌县令,任满后落籍武昌,终老于此。同住在武昌小北门(蔡家巷)的蔡哲则生于1338年。蔡哲的后人说他们俩曾是同学,是不是同学,这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他们是同乡却是真的。蔡哲支下二十一世孙蔡绍彬收录了丁鹤年《寄乡亲济阳公》诗:
身远乡情重,途穷客病深。
参芩频在眼,桑梓最开心。
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自从遭丧乱,辛苦到如今。
这首诗写于何年并无定论,蔡哲卒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8年) ,丁鹤年卒于1424年,按此推算,这首诗应是写于蔡哲晚年,说确切点,应是蔡哲封王之后。“参芩频在眼,桑梓最开心。”这是对他们在武昌交往的那段美好回忆。此诗写得很凄美,表达了诗人对蔡哲的怀念之情。这首诗,还有一种说法,是写给蔡哲的父亲蔡蔓帙的,应该说这是错的。蔡蔓帙生于1314年,是丁鹤的父辈,早逝于蔡哲封王之前。丁鹤年是明代大诗人属历史名人,但古人为何说他是元代大诗人,丁鹤年迟死蔡哲26年,那么蔡哲也应属元代官员,这肯定错。因此应予以纠正,丁鹤年应是明代诗人。当然,这是另一个需要探古的话题。(未完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