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4
东湖元老
大中华联邦沔阳州玉沙市市长
  
- 积分
- 2255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刘新民)他没有显赫的头衔,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万贯家产,他简朴的外表,沉思的目光,透出学者的睿智和追求。他就是武汉工程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刘有源。50年来,他在学习工作之余,在书法艺术的园地里,默默耕耘,守住寂寞,笔耕不辍,终有建树。 刘有源,1955年出生在湖北省沔阳县(今仙桃市)一个农民家庭。5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当地私塾,跟老师学写字。老先生是晚清一位秀才,年逾古稀,满腹经纶,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先生还擅长讲故事,常常把一些好听的故事贯穿在教学中,因此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在老师悉心的指导下,刘有源在认字的同时学写毛笔字,从握笔姿式,到笔划顺序、结构都得到极好训练,并且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学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小学到中学,刘有源都是班上的优秀学生,与其它成绩好的同学比较起来,他多了一项特长,就是字写得好。不论是毛笔字、美术字,还是钢笔字,时常被老师派上用场。从小学五年级到整个中学阶段,班上和学校的墙板、宣传栏上经常出现他那娟秀、美观的字体。有一回,班上同学来刘有源家里找他玩,进门后见他端坐在桌前聚精会神,没有起身迎接同学,弄得这位同窗好友好一阵尴尬,还好,当同学走到跟前翻看刘有源用工整钢笔楷书抄写唐诗宋词时,连声叫好。刘有源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紧赔不是,然后向学友介绍,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已经抄写了唐诗宋词各一百首,用毛笔抄写的计划也在实施中。刘有源每天练字的习惯从未间断,在一次次的坚持中他只是把写字当成一种爱好,当成磨炼自己意志力的一种训练方式。
有意思的是,酷爱书法的刘有源,语文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等,反倒是数理化名列前茅,高一时数学全班第一,数理化每学期平均分数都在96分以上,一次语文老师看了他写的毛笔字后跟他说,你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搞点名堂出来,要在文学、历史上多下一些功夫!
从此刘有源除临贴颜体、魏碑外,还习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米芾、黄庭坚、岳飞、张旭等人书法,又恶补语文,饱读诗书,广泛涉猎哲学、历史知识,为自己的书法加强艺术修养。
1982年,刘有源从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后,继续深造,不论是当教授,还是做研究员,他都倾力而为,成果甚丰,先后在全国有影响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著作3部,发表书法作品多篇,并二次获大奖,可谓教研、书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北京大学做访部学者期间,为该校经济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晏智杰教授书写的横披“智者无畏”内文中二百多字,字字珠矶,言词练达,字体灵动秀美,飘逸挥洒,传情达志,颇得晏老赞赏,至今挂在家中,传为佳话。
2001年,他加入省书协、省书画研究院后,有机会结识名画名家,十年间他拜尤中会先生为师,得其指教、心有灵犀一点通,书法功力日渐深厚。随着学术上名声鹊起,找他讲学、讲课的单位不少,他都一一婉拒。除保证教学研究外,八小时以外时间,他忙里偷闲,手不释笔,渐入佳境,向他索字的人也越来越多,他都尽量满足,有人称他为学者书法家,他谦逊地说,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艺无止境,只有不断地超越才有建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