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30多年后,身处深水区和攻坚期,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以上摘自人民日报 2.23日《宁要微词 不要危机》的文章.。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在网上激起强烈反响,“宁要......不要.......”句式,国人十分熟悉,呵呵!但是继续进行并且不断深化改革,却已经成为国人共识。可是,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到底是什么,却引起了大家的讨论!有的人说是继续国退民进,将所剩无几的国有企业全面私有化;有的说是继续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做大蛋糕;但我认为,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和当务之急,是要分好蛋糕,要以落实并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其中一句话提及: 收入分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前半句话,可谓是群众最关注的问题。
当今改革当务之急应是落实共同富裕、遏制两极分化,而不是继续推动公有制经济的私有化和市场化,除非先期建立起健全的民主法制和廉洁高效的政府。应该把国家税收的80%投入到提高普通劳动者中收入水平和保障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教育、医保、社保、养老)以及扶助弱势群体上来。中国的先富阶层也应该更多投入到社会慈善和公益事业中去,而不要像河南宋基会、卢美美、郭美美等那样打着慈善经商不伦不类、为民唾骂。
改革开放后中国先富阶层中很多人已经积累了亿万财富,不到0.4 %人口数量却占有了中国社会财富总量的80%以上份额。
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一年比一年严重,中国社会基尼系数已多年没有公布,中国官方和众多媒体对此语焉不详,偶有政要和媒体提及,也仅是说要共同富裕等几句空话应付局面而已,除了重庆有落实共富的十二条举措,鲜见其他落实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分化的实际举动、更无大刀阔斧的收入分配改革。
官本位行政级别、职务职称等论资排辈的老分配模式仍在体制内居于主导,每遇工资上调,都是高工资的人涨的最多,而中低收入的人涨得最少,甚至还赶不上物价的上涨。而体制外,资本家们掌握分配大权,可以拥有超额利润,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上很难有发言权,劳动权益时常受损。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新一轮改革中,不落实共同富裕、不下决心改革收入分配体制,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的局面只会愈演愈烈。
“等贵贱、均贫富”的思想在中国封建时代就已有之,到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却似乎变成了和恐怖主义、基地组织、本拉登一样倍受忌讳、不受待见的词汇。古圣前贤曾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对此反对者总是以平均主义大锅饭的旧思想来驳斥,殊不知,如果没有中低收入的广大劳动者辛勤工作,亿万富豪们手里大把大把的钞票不过是一堆堆的废纸,吃不得喝不得穿不得住不得。现在的趋势可谓是:物质利益第一、不劳而获有理、追求奢侈享受、不顾民生艰难、对外大方无度、对内吝啬有加。
如果新一轮改革只是效仿资本主义制度雇佣和驱使劳动者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却不顾及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只是保证少数先富者的富贵享受和财富继承,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本无法维系!做蛋糕的人吃不上蛋糕,那些不劳而获的人还会有那么多蛋糕拿来吃吗?以后还能吃得上蛋糕吗?
现在中国的经济模式早已不是公有制为主体,而是多种所有制并存,但是这丝毫不能成为放任私有化和市场化乃至社会财富贫富分化的理由和借口。
收入分配一老早就应该向中低收入者倾斜,这个政策一直滞后拖延、无法有效执行至今,光是提高个税起征点仅是杯水车薪更多是象征意义。君不见:中国富人集团已经掀起移民海外转移资产的大潮,中国的社会财富已有很大一部分离开了中国,变成了美国等国家的财富,再这样下去,中国真的有可能重新成为世界人口最多却最贫穷的国家,美国兰德公司的预测报告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