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提出:重返亚太。在我看来,这其实是一个绝对的伪命题。试问,美国什么时候离开过亚太地区?它的军队,它的普世价值观,它的国家利益,无时不刻如幽灵在亚太地区四处游荡。
那么,美国为何还要这样着重强调重返亚太呢?其实,答案很简单:
首先,美国要维持自己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和保持美国的绝对优势。中国崛起让美国很不适应,美国担心中国动摇其地位。美国迫切希望在亚太地区维护霸主地位,显示美国的存在,不允许在亚太地区出现一个排美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力量格局。
当美国看到中国,南有东盟,北有上海合作组织,但这两个区域组织中都没有美国,内心自然是十分的不甘。
第二,搭亚太高速发展的顺风车,解决国内经济困境。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境况下,与陷入欧债危机的欧洲相比,亚太地区成为促使全球经济提速的引擎,美国对外投资和贸易的一半以上都在亚太地区,因此,美国的战略重心必然要向亚太地区倾斜。
第三,在亚太地区兴风作浪,利用矛盾拉帮结派。美国在亚太地区有美日、美韩、美澳等五大军事同盟,最近,美国又与一些南海国家加强了军事联系。
美国此举的目的之一就是向他们传递一个信号,尽管美国大幅削减军费,但美国对他们的安全承诺不会降低。
我们应当看到,把中国作为主要,或潜在竞争对手不是一个美国总统的意志,而是冷战思维的继承与延续。六十年前,杜鲁门总统提出著名的杜鲁门主义,其核心思路就是遏制共产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奥巴马提出重返亚太就是这个思路的翻版与延续。
第四,在亚太地区提前布局谋势,遏制中国崛起。尽管一些美国政要反复说明此举不是针对中国。事实上,恰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美国在亚太强化与五大同盟的关系,调整五大军事基地群的部署,在中国周边寻求更多的军事基地准入权,开发更多可利用的战略伙伴与资源,加强针对中国的战略侦察和联合军事演习;然后,说,我不是针对你的!谁信?
其实,美国这次防务战略调整是在战略收缩期的调整,以攻为守。理由有三:
第一,这次战略调整是迟来的调整。上世纪九十年代科索沃战争之后,美国认为已经基本把巴尔干半岛摆平,为了保持全球战略平衡,原先以欧洲为重点的战略天平可以朝亚太地区倾斜了。但由于十年反恐战争,美国推迟了本已着手开始的战略调整。因此,这次调整是上一次调整的继续,但这次调整并不意味着美国已经“脱欧入亚”。
地缘战略家斯皮克曼认为,谁统治了欧亚,谁就控制世界的命运。欧亚权力平衡会直接影响美国,美国不会置欧洲于不顾,它仍然会“东张西望”兼顾欧亚,这就极大地分散了它的战略力量。
第二,这次战略调整是美国在经济不景气下的无奈之举。美国的战略调整除了在冷战时期与前苏联严重对峙和在越南战争后期的战略调整外,大多是在战略扩张期的主动调整。而这次调整是在美国经济遭到金融危机重创、经济提升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面临预算大幅削减压力下的一种被动调整。美国的军力一向以经济实力为后盾,现在经济出了问题,囊中羞涩,不得不裁减军队。连自己军队的发展都困难重重,美国还有多少本钱用于亚太地区?
第三,这次调整是美国经历了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的战略收缩。两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量的财力物力,战争后遗症将长期困扰着美国。美国开始意识到它已经无力再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不得不改为“确保打赢一场战争,同时,遏制另一场战争”的新战略。
此时的美国,已经不可能十指摊开,他必须握拢拳头。
事实上,美国重返亚太,不会给这一地区带来安全,还存在点燃战火的可能。
前不久,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乔纳森·格林纳特说,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战舰数量将转移至西太平洋地区。我认为,美国完全可以这样去做,也可以把其所有的航母战斗群都放到太平洋里摆着。
但是,任何行动都是有后果的。美国本土安全至今仍有威胁,中东危机四伏。
中国有句俚语: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皆报。不知美国人愿不愿意记住。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有一个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选择了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不是中国人说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