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争当知客先生型、致富带富型、热心服务型、调解和事型、文化传播型农村干部活动(以下简称“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动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为加快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目标 通过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引导农村干部做“五种人”,即通过争当知客先生型干部,做红白喜事主持人;争当致富带富型干部,做发家致富带头人;争当热心服务型干部,做帮困解难贴心人;争当调解和事型干部,做矛盾纠纷调解人;争当文化传播型干部,做乡风文明领路人,拓宽农村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创新基层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干部联系群众全覆盖,干部服务群众全覆盖,基层组织动员力全覆盖;做到“三个明显增强”,即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明显增强,干部推动发展、做群众工作能力明显增强,基层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三、工作措施 要明确活动的方法和步骤,扎实推进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确保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明确活动载体。根据“五型”农村干部不同特点,找准联系服务群众切入点,依托不同载体开展活动。争当知客先生型农村干部,要充分发挥农村干部熟悉农村风俗人情,能有效整合农村各种资源的优势,由村干部牵头组织威望较高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积极帮助群众主持好婚丧嫁娶等红白喜事,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引导文明风尚,倡导移风易俗,服务广大群众。争当致富带富型农村干部,要充分发挥村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带头掌握1—2项实用技术或创业技能,带头领办“双建双带”示范基地,对口帮带1—2户家庭,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要结合本村实际和市场需要,带头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为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盘活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争当热心服务型农村干部,要坚持村干部值班制度,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服务大厅,全程代办相关服务项目,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完善党员设岗定责内容,鼓励农村干部发挥自身特长、利用资源优势及时为群众帮困解难。不断完善走访群众制度,坚持定期不定期走访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主动帮助解决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争当调解和事型农村干部,要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治保委员会,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调解等工作,以“谈心”、“说事”、“恳谈”、“调解”为主要方式,做到有困难找组织,有问题找干部,疏导思想疙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争当文化传播型农村干部,要以文化中心户为骨干,组织党员群众成立舞蹈队、运动队等文体组织,利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广场等设施,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用好远程教育站点、农家书屋、文体设施,做到科教娱乐节目群众常看,文化知识读物群众常读,健康文体活动群众常开展。 (二)把握活动步骤。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从2012年2月启动,到2014年12月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推进。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2月—3月上旬)。市镇两级分别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市级会议召开后,各镇(街道、园、区、场)分别召开全体村“两委”成员参加的会议,进行具体动员部署,市委组织部派员参加各地会议。各地党(工)委要制定详细实施方案,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动员广大农村干部踊跃争当“五型”干部。 2、全面争创阶段(2012年3月—2014年11月)。各地根据活动目标,逐村细化措施、建立台帐,将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目标、措施具体到每一个农村干部,重点是根据每名村干部自身特点和工作实际,明确每名村干部争当“五型”农村干部的类型,每名村干部可争当一个或多个类型的干部。要按照既定目标,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广泛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帮助群众,力求取得实效。市委组织部定期不定期组织专班开展指导督办,推进工作落实。 3、考评结帐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坚持把争当“五型”农村干部工作作为农村干部年底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开展情况实行台账管理、目标考核。每年底,各镇(街道、园、区、场)党(工)委要对各村开展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情况,进行一次集中考评,对活动开展情况和每一名村干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考评结果与农村干部待遇挂钩,并严格兑现奖惩。 (三)认真组织实施。要把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与农村干部立足本职充分发挥作用结合起来,与平时工作中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结合起来,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1、确定类型。一是自由“选型”。农村干部结合工作职责和本人实际,选择一个或多个类型作为争当目标。二是组织“审型”。村党组织指导帮助村干部确定争当类型,镇(街道、园、区、场)党(工)委对所选类型进行审核把关。三是会议“定型”。召开村“两委”会议和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对所选类型进行确定。所选类型确定后,由村党组织报镇(街道、园、区、场)党(工)委存档备案。 2、比学赶超。一是亮职责。农村干部所选的“五型”干部争当目标,要作为其设岗定责的内容,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对所争当类型的职责、目标、措施要做出承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二是比业绩。全市农村干部统一记录《争当“五型”农村干部工作日志》,以“流水账”形式记录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所作的工作。年底对照《工作日志》统计每名农村干部为群众办理红白喜事、兴办实事好事、组织文体活动、调解矛盾纠纷、创办发展项目等情况,把相关数据作为争当“五型”农村干部、评先表模的重要依据。三是创先进。各镇(街道、园、区、场)党(工)委要按照“五型”农村干部标准和要求每年选树一批典型。市委组织部每年从各地选树典型中,评选100名争当“五型”农村干部代表,“七一”期间进行单项表彰,并在媒体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在全市挑选5名“五型”农村干部代表,组成宣讲团全市巡回宣讲。 3、严格考评。一是干部述。以各村为单位,每半年以民主评议的形式,由每名农村干部就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情况进行述职。二是“两委”议。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村“两委”对每名干部争当“五型”农村干部的情况对照检查,进行讲评。三是领导点。镇(街道、园、区、场)党(工)委班子成员每季度对本地四分之一的村干部争当“五型”农村干部工作进行一次点评。四是群众评。每年召开一次群众评议会议,进行满意度测评。 四、组织领导 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在市委领导下,由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指导,各镇(街道、园、区、场)党(工)委组织实施。各镇(街道、园、区、场)党(工)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安排,抓好落实。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地党(工)委书记要高度重视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把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作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亲自研究制定抓落实的具体实施方案,形成党(工)委书记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村党组织书记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统筹兼顾。各地要把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与深入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与创先争优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三万”活动结合起来,与服务农村生产生活相结合,统筹安排、扎实推进,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活动有效进行。 (三)加强舆论宣传。市级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要开设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专栏,选树一批好典型、宣传一批好经验、推广一批好做法,进一步彰显仙桃基层党建工作特色。各地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村组宣传发动,提高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知晓率。每个村都要有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宣传专栏。 (四)形成长效机制。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结合本地实际,注重抓点带面,加强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好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要及时总结争当“五型”农村干部活动中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并将这些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完善提高,上升到制度层面,不断建立健全活动长效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