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广东
- 精华
- 4
中尉
楚人
 
- 积分
- 2820
IP属地:广东省东莞市
|
发表于 广东省东莞市 2012-3-4 23: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哦07年在中部一回帖,
回帖5
以下是在湖北经济突围必须先治水话题中的应贴:
武广高速客运专线要实验,湖北很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都跟水以及软地基有关,生活在湖北的人可能感觉不到它的严重性,但是其背后带给我们不少负面效应。湖北的水到底能不能治好,包括洪湖、监利,甚至于荆州都要朝上发展。我们必须面对江汉平原的水,它不同于太湖平原,那里的水带给太湖流域四通八达的水网运输,可是我们的江汉平原并非如此,似乎是包袱。这个认知需要彻底改观,不可能让外界来给我们解决。
江边铁牛回帖1:
七十年代中期,骑车从郝穴到沙市,公路由砖渣改为油渣,路傍赫然一巨幅标语“油渣路上湖区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记忆深刻。
从长湖到洪湖和洞庭湖,现在是一串国营农场,那就是古时的云梦泽,想想这是多好的湿地啊,我在农场呆过,那些农场的初办者条件真艰苦,才有现在的万倾农田,从生态平衡和水流体系的角度那些办农场的决策者还是一种罪过,高堤大坝都是“人定胜天”的产物,98抗洪后两湖流域实行“退田还湖”,这是对的,但也造成两湖的劳动力蜂拥至南方,每年春节惠州、东莞、深圳、广州要加发多少到岳阳的始终点专列,连铁道部长都哀叹,东莞的民工是个无底洞。
江汉平原的发展没有那些高铁、高速公路、大桥不行,还有环境污染,水的综合治理已到刻不容缓了。
江边铁牛回帖2:
软基处理是一个工程技术问题,在江汉平原表现为上部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与长江、汉江和长湖有弱的水文补给关系,技术上处理的办法很多,也可以继续研讨,湖北有这方面的优势,两个问题最关键,一是科研成果的工程技术转化,相伴随着就是成本代价,还有时间或叫工期;二是最为担心的,工程技术实践的质量环境,再好的科学技术遇到偷工减料就大打折扣,至少影响使用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