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返回列表
查看: 4842|回复: 5

刘国安:充分挖掘鄂州人文资源 全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1

503

主题

613

帖子

1199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19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3-2 09: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充分挖掘鄂州人文资源   全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对促进鄂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思考
鄂州是湖北简称“鄂”之源,是“武昌”之根。悠悠鄂州历史五千年,鄂州的历史人文资源俯首可拾。尤其是当前,我市要巧借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湖北省文化强省大会召开的强劲东风,充分挖掘各种人文资源,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完善机制,对接市场,不断变人文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促进鄂州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鄂州历史人文资源底蕴深厚
一是鄂、楚文化。据《史记·楚世家》载,周夷王时,王室衰微,诸侯互相征伐。楚王熊渠很得江汉之间的民心,兴兵伐扬越,至于东鄂(今鄂州市),封其第二个儿子熊红为鄂国之王。据《鄂州历史纪要》载,熊渠卒,熊红嗣位,仍居鄂,传六王至熊咢犹居此,为楚国之国都。春秋时为楚之别都。楚共王熊审封其三子皙为鄂君,始铸铜镜,子皙与鄂地越人泛舟于鄂渚。鄂州战国时为鄂邑。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封其弟启为鄂君,颁发“鄂君启金节”,鄂邑水陆商队货运楚国各地。楚顷襄王21年,屈原放逐江南,行吟鄂渚,《九章·涉江》云:“乘鄂渚而返顾兮,欸秋冬之绪风”。鄂州西山有屈原“望楚亭”。楚国经营东鄂达600余年之久。鄂、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春秋时期鄂王熊红修筑鄂王城,楚文化便在鄂州生根、发育、壮大,鄂州首次演绎王都的辉煌。此后两千多年,“鄂”与鄂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最终演变为湖北的简称。鄂州地下分布有春秋战国时期墓葬数百座,出土大量青铜礼器、兵器、漆木生活用器,是楚文化在此发展的重要见证。楚文化的特色体现为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抚夷属夏”的开放精神,“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止戈为武”的和谐精神,“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鄂、楚文化的精神与特质,具有与时俱进的现代价值。
二是三国吴都文化。三国是一个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公元229年,孙权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并在此告天称帝,开创了雄踞东南、争雄中原的霸业。吴国在此60多年的经营,这里是著名“赤壁大战”的策划地、指挥所和大后方。东吴末帝孙皓也曾一度迁都武昌(鄂州)。古老的鄂州从此铸就了“龙蟠凤集” 、“以武而昌”的三国文化底色。《三国演义》总共120回,其中“三江口”就占两回。在湖北省境内的三国历史文化中,鄂州是唯一的王城兼帝都。凤凰台、广宴楼、点将台、古铜镜、吴王钓鱼台等都是印证。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又明确提出了申报全国“三国文化之乡”的重大工作部署,三国吴都文化的挖掘与打造正当其时。
三是宗教文化。鄂州宗教文化独具特色,积淀丰厚,初步形成以佛教净土宗、道教抱朴派为代表的佛道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景观,西山-青峰山-沼山的佛教,葛山的道教,交相辉映。西山古灵泉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点,净土思想的创立者慧远,在鄂州的文化开发中,佛教“净土之缘”特别是在宗教文化方面,可以作为文化发展的支撑要素。东晋“抱朴派”创教鼻祖、一代道教文化宗师葛洪,为采葛山之仙气,曾在此长期炼丹修炼。葛洪的道教文化以养生为核心,具有浓郁的道教养生文化气息。
四是书法文化。鄂州文脉深厚,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胜枚举。从屈原到陆机、从李白到苏轼、从丁鹤年到彭玉麟等,无不留下许多佳话和胜迹。而鄂州之翰墨流传,历来为书家称道。战国时“鄂君启金节”之舟车铭文为错金铭文之上品,唐代李阳冰的《怡亭铭》摩崖石刻,被世人誉为“三绝”,宋代黄庭坚的《松风阁》,史称天下第九行书,清末一代书法宗师张裕钊独创南宫体,书艺远播东瀛,影响遍及东南亚,成为海内外一大流派。新中国成立后,鄂州又涌现出周华琴等书画大师。2000年,我市被命名为“湖北省书法艺术之乡”。鉴于新的形势发展,鄂州书法文化有待进一步发扬光大。
五是辛亥革命文化。在辛亥革命中,鄂州约有千余人参加了武昌起义。这些仁人志士中,有打响第一枪的程正瀛,有辛亥第一烈士彭楚藩,有首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等。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史学家章开沅、冯天瑜、罗福惠,文化名人白雉山等多次撰文,对鄂州籍辛亥人物的不朽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鄂州城市文化建设中,我们更要进一步注入辛亥革命的文化元素,从而恢弘志士之气,振奋时代精神。
六是武昌鱼文化。鄂州是著名的“武昌鱼故乡”。武昌鱼俗称“团头鲂”,古书有云:武昌鱼,产樊口者甲天下。从个体上讲,它产自鄂州的母亲湖——梁子湖,经九十里长港回游到樊口产卵,它没有受任何污染,是正宗的武昌鱼,所以它是一条“生态鱼”。从产业上讲,1997年鄂州市成立了武昌鱼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成功上市,目前全市武昌鱼加工企业达到200多家,产值达到6亿元, 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了鄂州武昌鱼原产地地理商标,并于2010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所以说它是一条“经济鱼”。从人文上讲,武昌鱼更是一条“文化鱼”。武昌鱼历史悠久,历代名人雅士对武昌鱼赞誉有加,见诸典籍吟咏诗篇逾百首,其中唐代诗人岑参在《送费子归武昌》中有“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著只在巴陵道”的诗句;宋代诗人范成大在《鄂州南楼》中有“却笑鲈乡垂钓手,武昌鱼好便淹留”的诗句。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1956年写下“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让武昌鱼蜚声海内外。数千年来,鄂州民间习俗为武昌鱼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当前,充分挖掘武昌鱼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已成为现实重要课题。
七是山水文化。鄂州“襟江抱湖枕名山”,自然特色鲜明,山水资源丰富。以沿江、沿湖为纽带,三国沿江风光带等突出了滨江人文景观及历史文化特色;以百里长港为主线,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走廊;以整体开发莲花山、葛山,西山、雷山,拓展了旅游功能;以整合梁子湖、梧桐湖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红莲湖体育健身资源,将其打造成华中休闲健身产业基地。以上山水园林特点,因地制宜,做足山、河、湖、水、桥的文章,加大鄂州文化旅游的综合开发利用,必须突出山水文化特色。
八是民间民俗文化。鄂州对牌子锣、玉莲环、葛店虾灯、旱龙舟、雕花剪纸等,民间戏曲、民间传统礼俗、民间口头文学等一批珍贵、濒危并且有历史价值的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民间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结合起来,加强了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鄂州民间绘画、雕花剪纸、手工刺绣、麦杆画、水乡布艺、布贴画的传承与开发,已形成初步规模,并有较好社会影响和市场效益。2005年、2010年,鄂州雕花剪纸《咏武昌鱼》、《武昌鱼》作品获得全国剪纸大赛银奖和铜奖。梁子湖区花龙舟表演2009年6月、2010年6月分别获得全国龙舟文化节银奖和金奖,2010年8月鄂州雕花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为鄂州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挖掘与开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突出“六个坚持”,促进鄂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时代发展的印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前,文化发展繁荣,东风浩荡,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充分挖掘鄂州丰富的人文资源,大力弘扬鄂州历史文化,积极发展现代都市文化,不断激活地域特色文化,全力打造鄂州城市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我市的文化“软实力”。
一是就地取材“挖富矿”。鄂州文化的发展繁荣,不能依靠“拿来”,而是应该珍惜“本来”,着眼“未来”。近几年来,湖北在“就地取材”上做出了可喜成绩。如著名作家熊召政写《张居正》,刘醒龙写《天行者》,方方写《琴断口》,邓一光编剧的《南下、南下》分别以改革、大别山教师、老汉口、南下干部为“文学元素”,并均在全国获得大奖。这些“就地取材”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更多的工作启示。鄂州历史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基础性工作,挖掘整理各类人文资源,建立信息库,并分类排队,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好“先行军”。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创品牌”。要围绕以鄂文化、楚文化的研究与综合利用,对屈原与“鄂君启金节”等进行重点研究,邀请知名专家就弘扬鄂楚历史文化,加强学术研究,充分展示鄂楚历史文化成果,创作一批宣传鄂楚文化的作品;围绕扩大三国吴都文化的影响,以创建“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融博大精深的吴楚文化、宗教文化于一体,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出版学术成果研究书籍,加强学术交流,提高鄂州的知名度和推动鄂州宗教及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充分挖掘鄂楚文化、三国文化精髓、辛亥革命文化、书法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组织专家编辑出版鄂州历史上融诗词、楹联、歌谣、小调、谚语、故事于一体的鄂州历史文化、鄂州地域文化、鄂州革命文化集成;举全市之力,申报“三国文化之乡”,围绕以孙权、张裕钊、吴兆麟、万籁声等历代文化名人为题材,及三国古铜镜事件,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拍摄、排演影视、舞台作品,丰富鄂州历史题材创作的文学宝库;围绕梁子湖的传说、活码子、玉连环、牌子锣、乡土民风民俗等,创作反映鄂州地域风土人情的艺术作品等;围绕“一城三湖”旅游文化资源、城乡一体化建设成就,充分利用丰富的生态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做好山水文章,积极打造梁子湖“水”文化产业园和武昌鱼文化大观园。包装百湖之市精品景点,推出一批具有鄂州人文特色、高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
三是坚持市场对接“架金桥”。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让市场来配置资源,让文化与市场对接,与产业对接,与项目对接。目前,我市的麦杆画、布贴画、鄂州雕花剪纸等工艺美术品,创作、制作有一定的人才资源优势,要进一步与旅游业相对接,与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相对接,使之逐步走向市场。河北省蔚县的剪纸已达到年超2亿元的产值,我们可以与他们联系,依托他们的市场,加强对鄂州雕花剪纸的推介,进一步打造鄂州的文化品牌。通过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各类金融资本、民营资本、社会资本采取入股、拍卖、控股、BOT等多种方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改革,文化产业的投入与开发,让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各类资本的“洼地”。
四是坚持俯身耕耘“接地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低头叩拜大地,俯身耕耘,扎根土壤,拜人民为师。要尊重创作规律,不浮躁,潜心创作,埋头苦干。著名作家熊召政写《张居正》用了十年时间,可谓“十年磨一剑”;我市传记文学作家叶贤恩年近八旬,退休后花7年时间,写出了130万字的《湖北名人》,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所以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不断构筑精神高地,点燃思想篝火,耕耘心灵绿洲,坚守精神家园。
五是坚持不拘一格“推人才”。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好《鄂州市关于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和《鄂州市对在国家级、省级重大文艺活动中获奖作品和人才进行奖励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精神,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打破“铁饭碗”,引入新机制,创造新活力,通过政策激励、环境营造与协调服务,在全市逐步形成老一辈文艺人才老当益壮,中年文艺人才如鱼得水,青年文艺人才茁壮成长,一批文艺新人荷尖初露、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形成老中青少“四结合”的文艺人才梯队。
六是坚持发展繁荣“大合唱”。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影响,文化更是一种担当。要积极倡导“大文化、大文艺”的理念,打破行政、地域等分割、制约与壁垒,不断整合文艺资源,在人才、资金、机制、政策、环境、成果等诸方面互通有无,互相借鉴,互相融合,实现“共建共享”。与此同时要把文艺的触角进一步延伸,把城市文化的挖掘、提升与旅游文化、宗教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行业文化相融合,让文化在每一个市民中入脑、入心、入言、入行,真正形成人人都是“文化使者”,个个都是城市形象的崭新局面,为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陕西
精华
2

126

主题

554

帖子

918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918

IP属地:陕西省咸阳市

发表于 陕西省咸阳市 2012-3-3 09: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主席,呵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3

77

主题

5367

帖子

7623

积分

上尉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623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3-10 09: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古肆你就晓得吴王都城已毁

去了葛山你会发现这也能算道观?

到了樊口你就晓得钓不到野生武昌鱼了

鄂州从不缺文化,缺的是保护,是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5

88

主题

567

帖子

1641

积分

少尉

Rank: 5Rank: 5

积分
1641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3-10 08: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学习了刘主席的大作,两个字“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6

主题

191

帖子

855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5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3-10 10: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鄂州古、现代历史教科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6

主题

191

帖子

855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855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发表于 湖北省武汉市 2012-3-10 10: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鄂州古、现代历史、地理教科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