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15202|回复: 12

仙桃的 纸扎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0

28

主题

344

帖子

605

积分

上士

Rank: 4

积分
605
QQ

IP属地:湖北省

发表于 湖北省 2012-3-10 10: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好的民俗要保留下来啊!
生活就像戏剧,一幕的喜悦挨着一幕的哀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6 19: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仙桃的纸扎(张才富)

.

仙桃民间有纸扎的习俗,也就有了不少的纸扎匠人。仙桃的纸扎匠人手艺很高明,只要你说得出来的东西,他都能做的惟妙惟肖。纸扎遍及仙桃城乡,他们除了扎一些节日娱乐用的狮子,龙灯、彩船等,更多的则是为丧主扎制丧葬品。旧时纸扎主要是金童玉女之类,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的扎些别墅,轿车,电视机,电冰箱,手机,电脑等高档用品,当然主打的还是花圈了。
纸扎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据史料证实,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了纸扎艺术,而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纸扎出自古代传统礼俗,是对天地神鬼的崇拜,据史料记载;玄宗朝,海内殷赡,送葬者或当街高祭,张施帷幙,有假花、假果、粉人,面米长之属……从中可看出面塑已作为祭祀供品的运用,由此可知这项民间技艺起源很早,面塑在当时取代了生人陪葬的习俗。古代的祭祀活动是用生人来祭天地神灵的,如《河伯娶媳》等。纸扎的出现取代了活人祭祀陪葬的习俗,于是民间就有了纸扎祭祀的习俗。
纸扎作品取材巧妙,工艺精湛。纸扎的种类大致有以下四类:一是神像,如入葬时焚于陵墓前的大件扎制品;二是人像,包括童男童女,戏曲人物,侍者等;三是建筑,如灵房,门楼,牌坊,车轿等;四是用具;包括饮食器皿、供品和吉祥用品以及瑞兽类。纸扎工序有选材、熏直、下料、结扎、剪花、配色、描绘、贴花、 糊纸、整形等。仙桃纸扎艺人选材一般选用芦柴,因芦柴有一定韧性,弯折后不易断碎。
纸扎又称糊纸、扎纸、彩糊等,现在的花圈店是纸扎传统的继续。纸扎是仙桃民间中最为突出的习俗技艺之一,融剪纸、绘画、草编、竹扎和裱糊于一体,是一门复杂、精湛的工艺艺术,也是一项“秀才活”,在仙桃传统民间习俗中,流行较广,其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赞誉。它是用麦秸,芦苇,竹片,高粱梗等廉价原材料,扎制成各式各样的神话人物、飞禽走兽、桥梁屋宇等艺术品,内容丰富多彩,工艺刻画精细,线条分明,人物神态栩栩如生。纸扎先是把原材料,或插或捆绑成适应各种环境艺术造型人物的骨架和器物的框架,再用浆糊贴上纸,然后用颜料彩绘,最后用彩色剪纸来装饰。完工的纸扎艺术具有极具观赏价值。在前期扎纸工艺品里面,大多取材于古装戏剧,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这在当时,确实也是农村文化生活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农村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纸扎手艺世代相传,从事民间纸扎工艺者自幼耳濡目染,从十几岁起便正式开始学习纸扎工艺。在家人的口传心授下,几年下来后,他便掌握了纸扎工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了家人的好帮手。为了生活,后来便干起了纸扎这一行当。
过去的纸扎,大多是生者送给死者的礼物。生者认为,人死以后到了阴间,仍要像人世间一样生活需要物品。为了寄托哀思,使逝者在地下能够和生人一样,于是就找纸扎艺人扎制一些祭祀品焚烧殆尽,供逝者地下享用。社会的进步,人们观念也在改变,近些年来,为死者扎制纸品大厝的事,似乎已逐渐淡化了。纸扎工艺也许扎制花圈的业务还能继续,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它一切将会渐行渐远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年过节民间娱乐,扎狮子,彩船,龙灯的这些纸扎艺人也忙乎了起来,以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和传承非遗的需求。
仙桃素有艺术之乡美誉,是名副其实的“戏窝子”,这里还传承有耍龙灯,划龙船等民间娱乐活动,“仙桃龙”堪称江汉平原扎制工艺一绝,带动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仙桃人纸扎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已超越了纸扎艺人仿摹真物的初衷,同时也超越了人们祭祀或宗教活动的本意。或许应该说,纸扎艺人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抽象造型的灵感和创造力,已使纸扎艺术超越了纸扎物品的价值,成为民间艺术中令人瞩目的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6 20: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333697377.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6 21: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7250_5d169b30a66584d_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21

73

主题

1629

帖子

3242

积分

中尉

Rank: 6Rank: 6

积分
3242
QQ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3-6 22: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擅长的鬼物
随性、随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7 01: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352149_025474.jpg
.
352152_11585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8 13:2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仙桃纸糊灯笼(张才富)
.
如今,时间的流逝,观念的变化,那些热闹的老场景已经渐行渐远,那种默默地燃着蜡烛的纸糊灯笼也随之远去。传统的手在现代的工业中显得越来越举步维艰,却也越来越弥足珍贵了。
灯笼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发明最早的便携照明工具。挂灯笼象征人丁兴旺,团圆喜庆。正月点灯笼是沔阳人的传统习俗,从除夕夜开始,乡村各家各户乃至祠堂庙宇都挂上灯笼避邪祈福。除夕元宵的夜晚,更有小孩子打灯笼的民俗活动,沔阳民间老百姓喜欢选购传统的竹制的圆灯笼。
挂灯笼也有好多讲究。因灯笼有大小之分,大灯笼悬挂在大门外面,而且还讲究成双成对。过去村里人家都有堂号,各家堂号要写在灯笼上,如我张姓的堂号是清河堂,也叫百忍堂,就在挂的大灯笼上写有清河世家毛笔字。旧时儿子结婚,娶亲必须要有一对大灯笼,也写有堂号,用灯笼杆子支着,随娶亲队伍搬起,人家会知道是某某府了。小灯笼除了摆在各位神仙牌位前敬神外,主要还是买给孩子们玩。过去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们说年是一种怪兽,专门在一年的最后一天,出来吃小孩子。因此,人们就让孩子们打灯笼,放鞭炮,用来驱邪。现在到处都有买灯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欢欢喜喜过新年。灯火通明,红红火火,不过不是纸糊的灯笼了。旧时纸糊灯笼在今天的孩子们的眼里,也说不出是个什么样子来。
灯笼的制作要经过扎,糊,写,画多道工序。要选竹节间距较长的竹篾,竹丝要剖得很细。用这种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篾丝编成椭圆形灯笼庸子(坯子)后,再用柔韧的丝皮纸将灯笼庸子团团蒙上,还要用刷子把纸糊得挺括而舒展。然后在纸上多涂上几遍,使其均匀而透亮。糊灯笼(沔阳叫配灯笼与沛“鞋神子”一样叫法)用的是牛皮胶,简单的方法是买回牛皮胶粒,用开水化开即可,有时也自己到室外架锅去熬,把牛筋,牛蹄放在锅里煮稠,手捏有粘性。
做了一生瓦匠,会画屋檐画我的大伯,传给了我糊灯笼的手艺。教书匠的我,每年春节也是灯笼销售旺季,我赶紧趁这个时间捞几个过年钱,三十的才有钱买点鱼肉做一顿团年饭。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灯笼庸子不我是自己去编的。每到年底,我把学生的成绩通知单的评语填完后,骑自行车到仙北去买,仙北这个有名的灯笼村每每进入灯笼制作旺季,村民忙着赶制销售灯笼,有的把灯笼远销香港,东南亚,常常供不应求。百余年来家家做灯笼的仙北,几乎户户都是灯笼世家,纯手工技艺制作灯笼是传里不传外的。工序繁复,花几年才能学成。我是仙北徐苕货老板家里的老顾客,每年我起码都要在他们家买一两千个小灯笼庸子,几十个大灯笼。有时还在他家过夜,还可以赊账,今年的明年还哩。徐老板把折叠好的灯笼庸子用草绳在自行车上绑好,我沿着汉江堤回到毛家场。我伯伯那时去买灯笼庸子都是步行的。这些年过去了,我想打从徐苕货他们这辈人之后,仙北还有无人制灯笼?仙北灯笼村该不会变成一个虚名?
糊灯笼过程让人回味。买回灯笼庸子后,就要赶晴天糊出来。对我来说,最享受的就是糊灯笼的过程了。一把笨重的菜刀,在我手中变得十分轻巧,听话,不一会儿便裁出一大堆丝皮纸来。糊灯笼关键是要整好灯笼庸子;先拉开,扭一下,两手夹在中间,放在宽凳子上,把灯笼庸子的两头压出肩膀来,把篾用纺花的梃子挑均匀。然后串在一根横着的棍子上开始去糊。胶要不住的放在火是去烤,不然就会凝固,烟熏得我泪水直流。灯笼糊好后,用竹篙串起拿出去晾晒。最后是号字,调好绘油画的颜料,也叫品珠,红的,绿的都有,字一般是“恭贺新年”之类的,但“山清水秀”不能写多,别人买这样的是到坟墓上灯的;画的是蝙蝠,小花朵,半树叶…….每到糊灯笼的季节,往往是全家总动员,分工合作。糊灯笼是个秀才活,制作费时间,耗精力,利润又低。写门灯,婚灯虽制作麻烦,但利润要高一些。我父母早逝,还有小弟,小妹跟着我们生活,实在是没有办法。
那时我家的桌子上,地上,柜子上,蚊帐顶上,房梁上,屋檐下堆满了挂满了糊好的灯笼 。小年过后,就要搬到街上去卖了,不然当年的就会卖不完,只有把丝皮纸揭了,收叠起来第二年再去糊。三天卖斤盐,赚钱都不赚钱了。
弟弟,妹妹们搬着我写好画好灯笼到远处的集镇上去卖,散场后如没有卖完的,沿途乡村卖完返回;我则在本地的街上,拿的是没有写和画的在卖,在号字,附近的人都认识我是老师,懂得堂号,单独号字别人都多给钱。我左手握住灯笼脚,右手捻着毛笔,笔毫顺行,灯笼逆转,很快什么“风调雨顺,好好学习”等字句,堂号,还有画便跃然纸上,有红有绿的,当然,写的都是些吉利的话。做得多了,我也熟练了。写灯笼的经历,使我练就了一手还能看得出功力的行楷。
记起孩子他妈卖灯笼我就心酸!怀着我第二个孩子,挺着一个大肚子,每次她搬出去的最多,走得最远。有一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在团年,她还有许多没有卖完,这个时间过了就没有人再买灯笼了。别人团年后,来到坟墓给先辈上灯,她把没卖完的灯笼搬到坟墓里去卖,夜幕降临,就这样她一个人在坟墓里转悠着,直到便宜卖完。才回家烧团年火………
在买回的蜡块里放少许的红颜料融化,在竹签上卷上棉花,然后在融化的蜡里多次的去糊,用小刀削齐,蜡烛就制作好了。
写到这里,我眼前又浮现出除夕的夜晚家家户户挂起的红灯笼,成群结队的孩子们打着灯笼追逐的场景;耳边仿佛回响着那熟悉的童谣;虫嘠蚂蚁都消开,紧我的黄瓜瓠子长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8 13: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走西口 的帖子

res01_attpic_brief.jpg
.
问好走西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
精华
66

117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6727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浙江省杭州市

发表于 浙江省杭州市 2012-3-8 22: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file:///C:/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20Data/Tencent/Users/511255635/QQ/WinTemp/RichOle/8$%ZB_}G`VP)T5}3388[DBK.jpg[/img]
恭喜上首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北京
精华
345

1437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贵宾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16083

IP属地:北京市

 楼主| 发表于 北京市 2012-3-8 23: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出生在农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可以说是在富饶的江汉平原田野里长大的。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小时候,我跟着我年长几岁的哥哥摸鱼踩藕,放牛打猪草,收鸡粪捡柴火;长大后,栽秧割麦犁耙耖都能在行......农村的各种农活几乎都干过。
很感激这种生活培养了自己知道干难辛苦的性格和农村各种生产劳动技能的能力。在我看来,这种经历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今天写这些农耕系列,民间风情时,就好象自己又回到了那开满油菜花的田野,穿起了蓑衣,扶起了犁耙,坐进了农家,看到了炊烟,总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而写起来也很顺手,不需要费什么周折,就可以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写作素材,仿佛就是在说自己昨天的经历。
我是一个农民,我感谢我的农民意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