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0
下士

- 积分
- 136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3-7 21: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山微风 于 2012-3-7 21:56 编辑
(转帖)湖北宜昌:拾荒老人“隐形”行善15载
湖北宜昌七旬“空巢老人”薛光甲,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捡废品、节衣缩食,蜗居陋室,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和卖废品的钱,倾尽全力扶贫帮困。日前,他长年资助一对贫困母女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网民的关注。
更名换姓的“慈心英雄”
连日来,“薛光甲”这个名字被人们所知,原因是当地媒体报道了他6年来默默资助鄂州一对贫困母女的事迹。事实上,老人的善举远不止于此,15年来,他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薛光甲原名黎开仕,因决心学习“夷陵好人”李广佳,凭借自己绵薄之力,帮助更多的人,故而改名“ 薛光甲”,是“学广佳”的谐音。
十多年前,薛光甲退休后,他就拿着微薄的退休金,租了一间便宜房屋,一个人过着俭朴的日子。
6年前,鄂州市华荣区一农妇汪情琴在经历了瘫痪、丈夫因病去世之后,毅然肩负起照顾女儿的责任,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这个家。汪情琴及女儿的遭遇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远在宜昌的薛光甲也得知了此消息。
2006年4月,薛光甲给汪情琴汇去60元钱。那时,薛光甲月收入不到400元。从那时起,他每月定时汇款。
汪情琴保存了薛光甲汇款的每一张回执单,6年来,不算物资,仅仅汇款就有1万多元。汇款单上写着“薛光甲”的名字,而汇款地点则在宜昌,汪情琴一直想找到这个叫薛光甲的恩人。在尝试各种方法无果后,汪情琴终于借助媒体找到了薛光甲,他默默助人的故事才开始被人知晓。
一贫如洗的“精神富翁”
知道薛光甲的清贫,但不知道他是这样的清贫,直到记者来到薛光甲的租住处。
一身旧衣服,一条旧围巾,一双“解放鞋”,一顶破毛线帽,薛光甲打开门,记者看到他是这样一副行头。薛光甲说,除了鞋子,其他的都是别人不要的旧衣物。
推开房门,面积狭小的厅里摆着一张旧床,被子里的棉絮已经发黑。床边立着一个旧衣柜,一张旧书桌,书桌上摆着一盏自制的台灯。多年以来,除了这盏灯,薛光甲拥有的唯一的“电器”就是一部老收音机。但记者看遍了所有房间,仅仅只看到一台电暖器,没有其他的电器,甚至都没有电饭锅。
“现在颈椎病、肩周炎、腿风湿越来越厉害了,去年冬天特别冷,腿痛走不动了,就去买了一台特价的电暖器,实在舍不得。”薛光甲边说着,边摆弄起那部嘶哑的收音机。长期以来,薛光甲通过报纸和收音机关注着新闻,关注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在房间的角落里,摆着三个小坛子,分别装着豆瓣酱、泡菜和豆腐乳。薛光甲一天只吃两顿饭,而下饭菜主要就靠这些东西了。
薛光甲还有一间“小仓库”,堆着大堆的报纸、塑料瓶、玻璃瓶、废铁,还有旧电池。“报纸留着,一直没舍得卖。瓶子和废铁都是在垃圾堆、马路边捡回来的,积攒起来拿去卖钱。旧电池有污染,不环保,我攒在一起了给环保局。”薛光甲说,除了微薄的养老金,捡废品是他主要的收入来源。
从1997年开始,这位弯着腰拄着拐棍的老人,靠着微薄的养老金和捡废品换来的钱,救助了多名急需帮助的人。受到薛光甲捐助的,有盲人,有精神病患者,有肢残者,有自闭症儿童,有聋哑儿童,有孤儿,还有贫困大学生等,薛光甲还多次通过红十字会和慈善组织向汶川地震灾区、舟曲泥石流灾区、西南旱灾地区、智利地震灾区等捐款。
“心有天高,力比纸薄。”在采访时,薛光甲不时念叨这句话。他说:“看到困难的人,常常恨自己能力不够。现在一个月退休金1400多元,除开300元房租,生活开销300多元,剩下的七八百元加上卖废品的一点钱,要给需要帮助的人存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