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科举制度起自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于明,衰落于清,1905年终废除,前后绵延达千余年之久。其中,明清两朝可谓是其鼎盛期。
科举是由分科取士而得名。明清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级别;最低的一级叫院试,考试通过后为秀才。然后是乡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再高一级的是会试,考取的叫贡士,如果能考过这一关,就有资格参加最高一级的考试,也就是殿试。殿试由皇上亲自主持,凡能通过殿试的,最起码也是个进士,考中了第一名是状元,能高官厚禄名扬天下。这四个级别就是我们常说的明清两朝科举考试中所谓的三试四考了。明清两朝的科举以进士科最为重要。考生中一身兼有解元、会元、状元的,叫做连中三元,他才是了不起的人上人。
一、院试——考秀才: 在府城或直属省的州治所举行。主考官是学政,由皇帝任命进士出身的翰林院、六部等官员到各省任职,任期三年,任期内要依次到所辖各府、州去主持院试。院试又分岁试和科试两种。所谓岁试,即俗话所说的童生考秀才,通过岁试,童生就算是“进学”了,成为了国家的学生,称为生员,亦即秀才。岁试成绩优良的生员,方可继续参加科试,科试通过了,才准许参加更高一级的乡试,叫做“录科”。中了秀才,就脱离了平民阶层,走上了仕途的起点,地位比普通百姓高人一等,见了知县不用下跪,官府也不能随便动以刑罚。
二、乡试——考举人: 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主考官一般由进士出身的在京翰林或部院官担任。乡试有正规的考场,叫做贡院,一般建在城内的东南隅。乡试共考三场,初九、十二、十五日各一场,一场三天。发榜在九月,正值桂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桂榜”,也称“乙榜”。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三、会试和殿试——考进士:会试和殿试是最高一级的考试,其中会试是带有决定性的考试,而殿试只定名次,不存在黜落的问题。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城的贡院举行。一般在乡试的第二年,也就是丑、辰、未、戌年,考期多在春季二、三月,所以又称“春闱”。主考官多由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担任。发榜在四月,正值杏花开放,所以又称为“杏榜”。会试取中的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会试之后还要举行殿试,殿试考场在皇宫内,清在保和殿。由皇帝亲自主持。殿试所发之榜称“甲榜”,分三甲:一甲为赐进士及第,只有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为赐进士出身,三甲为赐同进士出身。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称进士,中了进士,功名也就到了头。在揭榜时,要在殿前举行唱名典礼,称传胪。凡是通过乙榜中举人,再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叫做“两榜出身”。
老沔阳州属安陆府,后又属汉阳府。仅就清朝荆州即江陵府贡院的乡试,来了解当时科举考试的一个大致。贡院即会试的考场,江陵府贡院跟外地的贡院一样,气势壮观,与其他建筑别具一格,坐北朝南依次为影壁、大门、二门、魁阁号舍、大堂、二堂、后楼等主要建筑,显示了清代建筑风格与高超的设计技巧。 贡院内在考试其间,为防止考生作弊,考生进入考场时要脱掉鞋帽,搜遍全身,考场内戒备森严,四周建有高达一丈五尺多高的以荆棘遍置围墙上的“棘墙”,故又称为“棘闱”等。贡院内建有一排排号房,为考生住宿答题之所。每一排号房都有编号,号舍依照《千字文》排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约有百余间或五六十间,都面向南成一长巷。巷宽四尺余,巷口有栅门,楣墙上书有某字号,并置号灯及水缸。号房无门,各号房之间隔以砖墙。进入考场后,考生需挂油布为帘,以挡风雨。号房高六尺,举手可以触檐,深四尺,宽三尺。侧墙两旁有上下坎,可支木板。上板做桌,下板为凳。夜间可将上板抽出拼入下层,权做卧榻。巷尾有厕所。考场内有餐食进入号房。考生进入考棚以后,要从外边把门锁上,这里有个说法,叫“锁院试贡”。每个考棚里放有文房四宝和一盏蜡烛灯,凡坐卧、写作、饮食、方便都在这一小间考棚里。孤零零地呆着,要锁九天活像蹲监狱。
乡试每三年一次是在秋天,故叫秋试又叫“秋闱”为九天;农历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全国的会试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试”,又叫“春闱”,也为九天,农历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三场,每场三天。 就乡试考三场来说,初九日为首场,十二日第二场,十五日第三场。每场都于头一天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点名入场。每场后一日即初十、十三日、十六日交卷出场。入场口寅时(清晨四至五点钟)开始点名。经过搜检,考生依号入闱,入闱后,每巷栅门都上锁,同时贡院大门也封闭鸣炮。临考之日,子时发放试题。出场之日,完卷之人开放栅门一次称作放牌,放出后大门复闭。一般是午前放第一牌,午后放第二牌,至傍晚放第三牌,然后就不再闭大门了。到戌时(晚上八至九点)明远楼的钟声响起彻底清场。以后的日子考生只是等着发榜。
.
沔阳书院,也称州学是科举考试的补习学校。除了听讲,主要是自学,不分班级。直到清朝末年,沔阳书院改为学堂,因此书院之名遂废。据沔阳史志记载,明清沔阳州先后建有书院五所,即复州书院、仁风书院、玉带书院、纪恩书院、聚奎书院。除此之外,还有一所考试院,又称考棚或校士馆。
州学,是当时沔阳州的最高学府,设在沔城孔圣庙内。学员由州官考录,册送汉阳府由府官复试,府取后册送省学政,最后由省学政院考试,被录取者方取得入州学学习资格。这些人大都是秀才,学生到一定时期参加课考。一年一考为岁考,间年一考为科考,考试均由省学政主持。科考成绩优秀的可以获得应乡试考举人的资格。清光绪末年,沔阳州将所有书院改为学堂。
荆州乡试中最有名者,莫过于张居正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正值天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于是,慈禧太后大笔圈定了排第六名的刘春霖。这真是:状元是假,福气是真。
.
2012.03于北京% c) H- F& ~* h-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