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24
贵宾
   
- 积分
- 1854
IP属地:湖北省孝感市
|
云梦县倒店乡小罗村,有一条8.3公里的公路,一头连着316国道,一头连着云安线,是当地村民通往外界的必经之路。
公路上,有一个独特的道班。道班条件简陋,唯一的家电就是一台旧电视。
道班里,有一个传奇的女养路工,名叫代红艳。从18岁顶替父亲进入道班,迄今已在这条路上坚守了15年。
15年中,每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开始——身着黄工装,骑上电动车,扛着铁锹,拿上扫帚,上路寻扫。
“每天都要在这条道路上巡查么?”记者问。
“对啊,一天好几趟,多的话要巡三四个来回。” 代红艳说道。
记者随手拿起一把扫帚扫了几分钟,腰部和手臂就已经开始酸痛抬不起来。然而,这样的工作,代红艳每天都得重复8个小时以上。
1997年3月,18岁的代红艳被分配到这里工作。“要是你不想去,干脆辞掉这个苦差算了,到城里摆个摊子、做点生意,也比这强。”朋友得知代红艳要去倒店那里上班,都好言相劝。
但代红艳的想法很实在:“我书读得不多,又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有这么一个工作机会,尽管艰苦,但还是值得珍惜。”
当年10月,代红艳打起背包上岗了。虽然来前有心里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她心里凉了半截:两层楼的破旧房子,门窗多半已朽坏,周围杂草丛生。
见到代红艳,道班里几名养路工人都不客气地说:“我们正想走呢,你倒好,还来!”代红艳却说:“这路怎么也得有人养护,你不干我不干,这路咋办?”第二天,她就扛着铁锹和大家上了路。
艰苦的日子并不好过,几年间,同事们都陆续申请调离了。本来4个人的道班,后来只剩代红艳一人。在这里,她既是头也是兵。
2006年,她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狠下心“奢侈”了一把,把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花了我几个月工资呢!”
夏日酷热,身背炙阳到日暮。秋雨绵绵,一路泥泞满风雨。冬日飞雪,数不尽的除雪防滑日……但这些并没有吓倒代红艳,她默默地用手中的铁锹和扫帚书写着自己的青春。
去年6月的一天,倒店乡迎来连续暴雨,界操线中段出现积涝,一时车辆难以通行,代红艳急坏了,忙巡线查看,原来是一处涵管阻塞了,她挥起锄头清淤,不料使劲过猛,膝盖撞在水泥板上,代红艳挣扎了半天才艰难地爬起来……
看着代红艳冒雨拼命修路,等候的司机们坐不住了,一个一个加入到抢修行列中,涵管挖通了,卡车一辆一辆开了过去。看着拱手致谢的司机,代红艳笑了。
“就你一个养路工,条件又那么艰苦,难道你没有后悔过?”记者再问。
“各人有各人的活法。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会选择当一名养路工人。”代红艳十分坦然。闲暇时光,她也像同龄女子一样,将头发染个漂亮的颜色,挑几件漂亮的衣服。33岁的她,看起来很时尚。
除了工作,她还得撑起家庭这片天。
代红艳的家安在云梦城区,丈夫远在杭州开公交车,代红艳只好把儿子从云梦城区转到倒店罗庙中学。“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学钢琴,我的孩子却跟着我在这里受苦……”谈到这里,她的眼眶一下子红了起来。
“提到她的工作我就怄气!”婆婆在一旁忍不住插话,“过年的时候别人家的媳妇都往家里赶,她倒好,还往单位跑。08年雪灾的时候,从早到晚都在路上忙活,危险得很!”婆婆嘴上在责怪,心里却心疼得不得了。这不,一有空,她就过来帮忙代红艳做些家务事。
修路让代红艳与沿线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修路累了,她会到路边村民家里或田头坐会儿,喝口水,聊会天。有时正弯腰忙着,一辆车子在身边慢慢停下来,司机会摇下车窗问声好,道声辛苦。每当这时,代红艳觉得一切都值了。
发布时间: 2012-03-08 15:50 来源: 荆楚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