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搜索
查看: 2898|回复: 3

离休老干部程仲梅捐款济困三十载(转)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
精华
2

30

主题

136

帖子

401

积分

中士

Rank: 3Rank: 3

积分
401

IP属地:湖北省仙桃市

发表于 湖北省仙桃市 2012-3-15 11: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前,仙桃市西流河镇杜窑村党支部书记肖爱军收到来自武汉的7000元爱心捐款,落款人依然是年过九旬的仙桃籍离休老干部程仲梅。
  肖爱军说,这是他上任4年来,连续第4次收到程老的捐款。此前,程老已为家乡捐款29年,金额从1000元到7000元,用于济助贫困户生活。
  程仲梅1921年出生于仙桃西流河镇杜窑村。16岁时,她考入松滋师范学校,在进步人士影响下秘密参加抗日活动。1940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湘鄂皖一带从事地下工作。她掩护过辛亥革命著名将领蒋翊武之子——共产党员蒋宗策。与爱人李东波,相携走过50年。她跟随新四军五师、刘邓大军奋勇抗战,参加过中原突围。解放后,先后在华中、东北、华北、上海等地工作。1983年离休前任上海华东化工学院副院长。
  1981年的一天,家乡来人看望。程仲梅和老伴商量,拿出1000元钱委托带回仙桃,资助困难户。
  1985年,程仲梅夫妇回武汉居住。程仲梅给家乡的捐款逐步增加,5000元、6000元、7000元……她还多次捐资,为杜窑中学师生解困助学。
  2008年年初,程仲梅从《湖北日报》上得知家乡雪灾严重,又将节衣缩食攒下的3000元钱寄回仙桃,叮嘱平分给她挂念的6个特困户。
  2009年,程仲梅得知杜窑村修路缺钱,不顾年迈体弱,四处奔波,为家乡争取到15万元。
  “其实,老人并不宽裕,儿子有病,孙女读高中,家里从没添置过像样的家具。”西流河镇宣传委员王桂红动情地说,老人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一名老党员的人间大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117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6727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3-15 18: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桑梓情深 奉献不已

        “对于仙桃市的发展、仙桃的相关情况,只要在《湖北日报》上看到,我就看了一遍又一遍,舍不得放下。我姑娘说我,你就只关注仙桃。我说我就是一个仙桃人嘛!”91岁的程仲梅老人躺在病床上饱含深情地说。2月16日,西流河镇领导到武汉中南医院看望了多年坚持为家乡捐款的程仲梅女士。
        程仲梅,1921年生于西流河镇杜窑村,6岁时参加儿童团,从此走上红色革命的道路。离休前,任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副院长。离休后,回武汉居住。
        她三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年为家乡捐款7000元,资助家乡困难户。曾先后三次回家乡看望父老乡亲,并多次拿钱资助家乡之龙学校的困难学生和老师。她说:“我不是有钱,我就是舍得给。只要哪个老战友、哪个亲戚有困难,只要我有,我就给。我能力有限,尽点小意思而已。”
        谈及报纸上对老人事迹的报道,程老拿着当天的《仙桃日报》对我们说:“我也时常关注《仙桃日报》,借助它,我可以了解家乡的发展,家乡的变化。我做地还不够,不值得在报纸上宣传哟。”
        程仲梅老人乐观开朗,健谈,谦逊,她希望自己能尽快养好身体,还能够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在有生之年还能回家看看。我们衷心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117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6727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3-15 18: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
精华
66

1171

主题

1万

帖子

1万

积分

东湖元老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16727

东湖元老勋章东湖服务奖章

QQ

IP属地:湖北省鄂州市

发表于 湖北省鄂州市 2012-3-15 1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翔:“学雷锋”要常态化

本帖最后由 xt95599 于 2012-3-15 19:04 编辑


  中宣部27日在京举行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中宣部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设计了九个项目。(2月28日《湖北日报》)
  3月5日作为国人约定俗成的 “学雷锋日”,世人想将雷锋作为春天的化身,与时代同在。事实证明,“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尬尴现象还客观存在。中宣部通过九个项目,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很及时,很有必要。
  如何让雷锋常驻人间,需要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行动。
  首先,宣传要常态化。每年3月,街头巷尾可见“向雷锋同志学习”之类标语,媒体集中刊播各地学习雷锋动态和典型,这种热潮却随着“学雷锋日”结束转瞬即逝,“学习雷锋好榜样”氛围也渐渐淡化。甚至出现一些小学生不知道雷锋是何许人的现象。
  其次,实践要常态化。有了响亮的口号,更重要的是付诸实践。
  “学雷锋日”之所以能流传40多年,除引导人们在这天多做好事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实践雷锋的敬岗爱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将“学雷锋,做好事”融入到每一天中,雷锋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工作中去,让“学雷锋”春风时时吹拂神州大地。
  第三,示范要常态化。在学雷锋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退休工人迟德志寒江救人,离休干部程仲梅捐款三十载,新四军老战士肖春芬济困不留名,田强主动捐髓,王劲松以身挡刀,荆州大学生携手搭建生命之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先进典型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应将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活雷锋”影响扩大,倡导他们的服务意识、钉子精神、奉献品质,并形成常态,带动更多的人践行和传承雷锋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将“学雷锋”常态化,人人学雷锋,天天雷锋日,人间才会春天永驻,春意盎然。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翔
1.jpg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