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5
上士

- 积分
- 776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记者 王焱尧 张继果) 一段时长3分31秒的江豚戏水视频连日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视频拍摄者刘先生亲切地称呼它们为“江豚一家”。
江豚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06年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果显示:长江干流江豚种群数量约1200头,江豚实际存在数量正以每年6%的速度锐减。
有关专家称,江豚近来频频出现在鄂州江段,是由于天然的水域条件和长江禁渔,使得鄂州江段成为江豚新的栖息地。然而,江豚的生存环境仍面临着多重威胁。近日,鄂州市水产专家透露,鄂州正着手准备申报国家级江豚保护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江豚一家现身龙王矶江段
近日,有网友将在鄂州燕矶镇龙王矶江段拍摄的江豚戏水视频上传到网上,引发关注。视频时长3分31秒,从视频上可以看到,3头江豚在江边游来游去,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
面对人们的围观,江豚并不怯生,而是多次浮出水面,还在靠近江边的位置跃出水面甩甩尾巴。“那是江豚一家三口!它们长期在那里生活。”拍摄视频的网友刘先生亲切地称呼这3头江豚为龙龙、王后、和吉吉。
刘先生是一名野生动物爱好者,他成立了一个保护江豚的组织,经常到江边观察江豚,慢慢地已经基本掌握了江豚出没的规律。3月10日上午10点,刘先生和几位朋友再次来到龙王矶江段,很快,3头江豚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江面上。
刘先生对着江面大声喊:“龙龙、王后、吉吉。”3头可爱的生灵好像听懂了似的,从远处游过来,欢快地戏水。“吉吉还特意游到岸边,将尾巴跃出水面。”刘先生动情地说。
长期与江豚接触,刘先生对它们产生了感情,因为这3头江豚长期出现在龙王矶江段,他便取“龙王矶”的谐音,为它们分明取名龙龙、王后和吉吉。
同样发现江豚一家的还有鄂州市林业系统从事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的高级工程师李振文。李振文今年55岁,他同时也是湖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武汉办公室管理的长江湿地网络专家。
3月2日下午4时许,鄂州下起蒙蒙细雨,李振文携带相机来到观音阁公园,没过多久,3头江豚出现在眼前。多年的研究经验告诉他,这3头江豚应该为一家三口,两头成年江豚游弋时规律而机械,江豚幼崽游弋时动作欢快不受约束,游泳时摆出形式各样的POSE,时而跃出江面,时而肚皮朝上,时而横向俯冲。欣喜不已的李振文连忙按下相机快门,记录下这一家三口的温馨时刻。
经过3个多小时的观察,李振文发现,在观音阁礁石附近,3头江豚会摆出品字形结构,一头成年江豚在长江航道航线附近巡游,江豚幼崽靠近长江主航线时,成年江豚就会发出脉冲信号,并用身体将幼崽挤往安全区域;当江豚幼崽逐鱼至观音阁礁石时,另外一头成年江豚就会将幼崽驱逐至远离礁石的位置。
鄂州三个江段常见江豚身影
鄂州江段出现江豚身影并非偶然,记者了解到,目前,鄂州主要有3个江段常常会出现江豚,分别是巴河与长江交汇处燕矶江段;三江口与长江的交汇处江段;观音阁附近礁石处。
不少市民也曾亲眼目睹江豚的倩影,长航黄市公安局鄂州派出所民警李曼介绍,今年2月5日上午,一位同事发现一头江豚在趸船附近捕食,于是她和同事一起拿着相机,抓拍到江豚逐鱼捕食的情形。
2月29日下午,鄂州市民袁新元夫妇在长江鄂州观音阁公园附近,看到成群结队的江豚,它们时而凫水嬉戏、时而沉入江底,时而发出高频脉冲信号,时而窃窃私语。袁新元粗略估算,这群江豚的数量在20头以上,大量江豚过境也引来不少市民前来围观。
李振文分析,鄂州这些江段之所以频繁出现江豚,是因为这些地段属于江河交汇处,富含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及鱼类相对较多,江豚会常来这些江段觅食,另外,位处非江河交叉口的观音阁公园,是长江的拐弯处,江水回流,水流平缓,适宜鱼类逗留。鄂州市水产专家徐兴川认为,近几年来,江豚频频出现在鄂州江段,一方面是因鄂州部分江段江面宽广,有天然的水域条件;另一方面和鄂州近年来在长江禁鱼,使长江鱼类资源得以恢复有关。
江豚的生存面临多重威胁
在鄂州,江豚因为体型肥胖,人们习惯称之为“江猪”或“江猪子”。在调查走访过程中,李振文尴尬地发现,不少市民不知江豚为何物种,他认为江豚保护之路任重道远。
李振文在江边观察江豚时,曾多次发现有渔民用电捕器具在江豚经常出没的区域进行非法捕捞,这令他愤怒不已。“电捕鱼是一种断子绝孙的捕捞方式,对长江鱼类资源的破坏极其严重。”李振文表示,过度捕捞容易导致鱼类资源单一、匮乏,这对逐鱼而行的江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同样忧心江豚生存环境的野生动物爱好者刘先生也表示,江豚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而在它们出没的江段,常常可以看到垃圾漂浮物,说明附近的水质正在恶化。此外,在燕矶附近的一些小选矿厂偷偷往江中排污,也会影响到江豚的生存环境。
2012年初,河北人于某对江豚的死亡记录,再度刺激了长江流域人们的神经。于某的江豚死亡簿上明确记载:2008年死亡江豚21头,2009年死亡江豚21头,2010年死亡江豚19头,2011年死亡江豚20头。
在2011年,死亡的江豚主要分布在湖北嘉鱼、安徽铜陵、江苏南京、湖北武汉、江西都昌。其中,安徽铜陵150斤重的成年江豚,尸体上扎着200多枚滚钩,惨状令人痛心。
通过调查,李振文将江豚生存面临的威胁总结为四个方面。其一,鄂州部分渔民,运用传统古老捕捞方式,在长江水域设下滚钩,大型鱼类一旦撞上滚钩,非死即伤;其二,长江电捕捞现象严重,鱼类资源相对匮乏,江豚觅食受到威胁;其三,长江江心沙洲,时常有非法捕猎者下毒捕猎,在江心下毒捕食鸟类。汛期到来,鱼类前往江心觅食吃到有毒食物,导致大片鱼类死亡,这对觅食的江豚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其四,日益脆弱的长江生态环境,是江豚生存面临的又一难题。
鄂州拟申报建立国家级江豚保护区
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鄂州市民间组织开始着手对长江进行保护。一个名为“走四方”的民间徒步环保组织,经常组织志愿者,在长江沿岸捡拾白色垃圾。他们经常拍摄江豚在江中的戏水的画面,上传到网上,呼吁政府和市民参与到保护江豚的行动中来。
李振文呼吁,职能部门和社会公民,不仅要爱护自己身边的湖泊,更要爱护共同的河流长江,为江豚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江豚幼崽出现在鄂州江段,是一个很好的征兆,等到更多的江豚幼崽出现,则是长江生态趋良的开始。
3月12日,鄂州市水产专家徐兴川透露,目前,鄂州江段已经成为江豚的主要活动区,鄂州市水产局正在着手申报建立国家级江豚保护区。该工作从2011年底就开始准备,一旦申请成功,江豚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他同时表示,建设国家级的江豚保护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政府部门要作出努力外,广大市民也应从自我做起,为保护江豚的生存环境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