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过半,百刻平分。每年的春分节气过后,农历三月三节就来到了。
农历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这一天民间有流杯、流枣、乞子和戴柳圈、探春、踏青以及歌会等活动。一是为了聚众玩乐,二是为了祛病消灾。
“三月三,蛇出洞,藕出簪”。一首仙桃民谣,描述出仙桃湖乡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盎然春意。农历三月三已是百草丛生,绿遍大地的时节。从古至今,仙桃城乡百姓多喜欢在这一天结伴出游,踏青赏花,小孩子则喜欢在这一天放风筝,尽兴欢乐。
春满园林夭桃开烂漫,分流左右荇菜采参差。而三月三地米菜(仙桃俗称细米菜)煮鸡蛋,已成为仙桃人家喻户晓的一个习俗。据说吃了这时煮的鸡蛋,就一年不会头痛,不会发晕,还可以治百病。这个风俗是怎么传下来的呢?仙桃流行着这样一个传说:仙桃一带属古云梦泽的一部分,是一片水乡泽国,人们以打鱼为生,因为人们天天在湖里吹水风,渔工得了头痛病。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头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米菜,嘱咐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病即痊愈。此事传开,人们都纷纷用地米菜煮鸡蛋吃,遍及城乡。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地米菜煮鸡蛋就在沔阳形成了风俗,以后逐渐传开。
三月三大街小巷会飘荡地米菜鸡蛋的清香。地米菜生长于田野,路边,叶嫩根肥,具有独特的清香和美味,药用价值广泛,被民间誉为“菜中甘草”等说法。这一天人们把采来的或在菜市场买回家的地米菜洗净后,配上桂皮,五香粉,酱油等佐料,同鸡蛋一起煮熟后吃上几个,既能饱口福,又有益于身体。
三月三也是仙桃民间开始种瓜点豆忙于农事的日子。意思是说从现在开始,天气暖和起来了,农作物要生长了,一年的劳作也就要开始了,一年之际在于春哪!仙桃民谚云:“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等,说明了春耕生产的重要。
三月初三民间传说是百行百业祖师爷的生日。旧时,仙桃老百姓多有捐款修庙宇的行为,信男善女则到庙里烧香许愿或还愿,算命卜卦,俗称“春算命,腊补锅”。在仙桃一带,这天还有徒弟向师傅送礼,请谢师酒的习俗。也是私塾先生放馆的一天。
如今的三月三,人们已经是以一些健康和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为主,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打,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崇敬那些为了梦想执着的人们祝你们好运!
又是一年三月三
风筝飞满天
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
走回到童年
………..
2012.03于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