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对咸宁人来说,这个名字是一个与淦水潜山齐名的家乡情结集散地,这是一块横亘咸安城区的风水宝地,占地106.3公顷,位于咸安中心片区,山势起伏,峰峦叠嶂,高耸屹立。走势矫健如苍龙身形,因而得名“青龙山”。
早年间,因为种种原因,出现这样的尴尬局面——咸安人口众多,但可供市民休闲的绿地除桂花广场和火车站站前广场外,再无其他可供市民集中休闲活动的综合性公园。城区中心山体都处于未开发状态。
2010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启动了青龙山公园建设项目。青龙山北有文笔大道,南有青龙路,东为银泉大道,西为长安大道,四条城区主干道围合其中,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在大型机械的轰鸣声中,一个令市民翘首以待的新公园破土动工。
青龙山公园位于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域,对整个城区的生态环境调节以及休闲绿地的缓解,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市城投部门资料显示,青龙山公园将形成完整的景观体系、道路体系及植物生态系统,根据公园性质和功能发展需求将园区分为四大区域:历史文化区、休闲娱乐区、中心景观区、野外拓展区。
这是咸宁园林绿化历史上的一次大手笔:项目一期规划用地1545亩,投资3000万元,主要以修建近6000米环山游览道路、文笔路北入口及配套相关游览设施为主,并对青龙山受损山体进行植被修复,同时,借青龙山宝地挖掘咸宁民风民俗,复建见证咸安古城历史的城隍庙、纪念咸安区历史名人冯京的三元楼,以此为人文景观脉络,赋予青龙山人文精神,使满足市民游玩休憩同时提升咸宁城市形象,成为对外宣传的绿色活名片。
链接: 市城投部门介绍,将根据青龙山公园地理条件和自然景观,以青龙山山脊道路为骨架,十二山峰为组团,五大主峰为重点,环山道路为屏障,整个园区规划以“二线、五峰、四入口、六组团”为骨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咸宁历史名人冯京,构建青龙山公园人文景观体系,修建三元楼、读书台、名人苑等人文景点,并复建代表咸安古城历史的城隍庙,增加青龙山公园的灵气和人气。 北入口:
景观结构:一轴、一线、三点
以题名石、冯京雕塑、门楼、三元楼形成一条轴线,通过入口广场、名人广场及商业步行街三个不同层面,打开青龙山人文之门。
城隍庙:
作为咸安区历史悠久的证明,城隍庙已只剩其名,在山上修建城隍庙,既是名胜古迹的复建,也是为青龙山增添灵气。
读书台:
通过对李邕的介绍,对他聪明过人、勤敏好学而成为一位杰出书法家的故事,在青龙山靠近青龙山高中的山脊上修建读书亭,借此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好读书,读好书。
名人苑:
通过文化长廊,用书法、浮雕等多种形式介绍咸宁名人故事,对青龙山公园总体文化进行总结,也是对咸安历史的一个宣传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