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立水桥的一元店(张才富)
.
立水桥位于北京市朝阳,昌平,海淀三区交界处,十多年前的立水桥是十足的城乡接合部。发源于西山的清河水流经此地横穿而过,北京中轴线安立路贯通南北。不宽的清河上有一座桥叫立水桥,明代时期的立水桥是一座木桥,由于年久被压坏,随后在原址上重修起一座石桥,选用坚硬的花岗石修建,坚固的桥墩立于水中,故称立水桥。立水桥这个地方则是以桥名命名的地名。
立水桥地方不大,地处清河立水桥段两岸,安立路两旁。以清河上架设的立水桥为界,其南面叫立水桥南,北面叫立水桥北。上世纪末,立水桥南有正在兴建的北苑小区,立水桥北正盖着天通苑小区和修建地铁13#线,数以万计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民工聚集于此,在立水桥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于是这里就自然的形成了一个临时的集贸市场——立水桥市场。
当时的立水桥市场以安立路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市场,立水桥西市场也算规范,由于偏出高压线,建有一排排角铁焊成的临时棚子,以销售建材,小型家具为主;立水桥东市场完全地处高压线下面的一块空地上,是不能建起固定摊位的,来这里经商的都是扯起一块彩条布避风遮阳,东市场以卖蔬菜为主,还有卖小百货,劳保用品的。两边市场经销商大多来自河南,安徽等地。
往来立水桥北的公交站就设在安立路立水桥东,西市场入口处,一座天桥连接着东,西两市场。由于当时北苑,天通苑商业超市没有形成,立水桥东市场尤为热闹繁华。每天都有源源不断地开着生活车,骑着三轮车来这里买菜的工地上后勤人员,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上班族。在工地上忙碌的农民工,是很少有时间出来逛街购买生活用品的,都是托工地上这些后勤人员代购,如针线,洗刷用品,香烟之类;他们只是在雨天,雪天不能干活时,才有机会出来逛逛。东市场卖鱼肉,卖蔬菜的设在市场的最里面,当他们先买完工地上所需要的蔬菜后再去光顾设在靠外面的小百货摊,顺带些日常用品回工地。
东市场最多的店要数一元店了。不大的地摊里,居然有十多家。一元店是指卖小百货,所出售的商品全场一元的门店。东市场的一元店以河南人开设的最多,所销售的都是些小商品,小饰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商品大都来自白沟市场,天桥市场一元店专业批发商那里。所批发来的商品大都以不超过一元价格购进。
一元店最主要的标识就是店门口挂着一个麦克风,录好音的麦克风反复传送着“任您挑,任您选,全场一元”的广告语。凡进店购货的人像进超市推着推车,提着菜筐一样,手里端着一个方形的塑料洗菜筛,选好自己所需的商品后放进筛子,然后端到坐在店门口的店老板点数,一件,两件......最后付钱,童叟无欺。坐在店门口高凳子上的店老板不时地盯着选购商品的顾客,以防商品被占小便宜的人装进口袋里。
俗话说的好;“小买卖赚大钱”。在这些所销售的商品中,如针线,剪指甲,收音机电池等充其量也只是在三,五角钱购入,卖一元;一双负十支纱的手套大致也只在五,六毛钱上货,一卖就是几百双;当然也有利润相对小一些的,如小包装洗衣粉,香皂等。平均下来,碰到卖的好的时候,其利润大多是兑本生意,也就是说,卖上一百元就有四,五十元的利。“非典”那时更是可观;简单的纱布口罩可卖到五元至十元,84消毒液高出超市好几倍,一个小喷雾器在一元店也要十多元才能买到,中药罐二十,三十元不等........
一元店投资不大,利润空前。这些店老板往往是干上一,二年高价转摊后,用赚得的资本干起了卖建材,或找市场干批发,或干其他的大生意去了。
立水桥市场消失了。这里已盖起了高高的商品房;高压电线下新建了立水桥公园,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广场;清河上又架起了一座供地铁5号线通过的斜拉桥,昔日的水泥立水桥也拓宽,变得更加平坦了。这里的商业中心基本形成,购物超市到处都是;北苑小区,天通苑小区地铁13号,5号线,BYT3号线完整的把立水桥与大都市衔接,再也看不出城乡分别了。每当我经过立水桥时,会想起十多年前立水桥市场那热闹而又熟悉的场景,还有那记忆中的一元店。
.
2012.02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