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湖北省黄冈市 2013-11-10 2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城东新区的范围及定位
城东新区,是指市区长河以东、黄鄂高速以南、江北路以西和南湖路以北的区域,面积约63平方公里。其中世纪大道以东,东昌大道以西,南湖路以北,106国道以南为起步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规划愿景“鄂东明珠、水岸都市”;规划定位为:依据城铁优势,将新区建设成为武汉城市圈创新中心和黄冈新城市中心,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带动黄冈整体升级跨越的城市增长核心和生态湖滨新城,承担行政办公、商务居住、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综合职能。
二、城东新区规划的亮点及主要内容
城东新区规划的亮点:①借鉴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等地先进的规划建设理念。②打造国内一流、中部领先的城湖共生,江、河、湖联通,生态、环保、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滨湖新城。③建设康城、水韵、绿色、慢生活的宜居宜业的新黄冈。
城东新区规划主要内容:63平方公里概念规划、环白潭湖地区2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起步区10平方公里城市设计和三台河两岸与白潭湖西岸1.5平方公里景观规划。
1、63平方公里概念规划。借鉴新加坡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运用国际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贯彻“起点高,立意深,体现黄冈市区滨江、滨湖特点”的要求,协调统筹黄冈市区未来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关系。强化与禹王片区、老城区和南湖片区的空间联动,通过空间布局、路网结构、交通组织、河湖体系、生态廊道建设等多个方面,实现城市结构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形成城市级中心、副中心、分区中心和邻里中心组成的多级中心体系,实现黄冈由中小城市向特大城市的空间转换。为按100万人大城市标准配置城市空间,63平方公里概念规划以三台河、赤壁大道为轴,围绕白潭湖、余家潭、蔡家湾、长河沿线,形成双轴双楔、多心多团、蓝绿交织、群组相生的指状生长有机聚合,水连通、绿入城的规划结构,北部综合组团、中部接心组团、南部生活组团的空间形态,着力将其建设为武汉城市圈创新中心和黄冈新城中心,规划人口规模42-50万人。
2、环白潭湖地区2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环白潭湖地区是城东新区重点发展区和率先启动区,是未来黄冈的城市门户、黄冈水城风貌和地方文化的集中展示区,规划目标为创建一个生态化、高科技的商务宜居之城、生态创新之城,规划人口规模18-20万,形成“一核、一楔、二轴”,“三心、六区”规划结构。“一核”:白潭湖生态景观核;“一楔”:长江与白潭湖东南方向的“绿楔”;“二轴”:三台河生态景观轴,赤壁大道城市发展轴。“三心”:行政文化中心、商业商务中心、南部生态宜居中心。其中行政文化中心是城东新区发展的引擎,将率先启动;“六区”:行政文化区、商业商务区、北部居住区、高科技办公区、南部居住区、体育休闲区六大功能分区。
3、起步区10平方公里城市设计。环湖建城,充分利用滨水空间,带动土地价值提升,聚合成新的城市中心,实现城湖共荣。重点强调对滨水地区的城市整体意象组织,通过多样的建筑风格塑造清晰的地域场所感和良好的沿湖天际线,形成新的城市中心的良好形象。沿湖布置绿地、广场休闲场所,突出滨湖地区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将最佳的滨水空间提供给市民,打造城市会客厅。
4、三台河两岸与白潭湖西岸1.5平方公里景观规划。三台河生态公园及白潭湖沿岸滨水景观带的规划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强调生态健康、历史文化和都市活力三位一体,为市民提供享受自然、娱乐休闲、感受古今人文的城市滨水景观空间。通过绿色廊道与白潭湖西岸和遗爱湖水岸相联结,成为维系黄冈新城和老城的生命纽带。通过设置纪念性的景观空间以及名人馆、创意中心、艺术馆等小型文化建筑,集中展示黄冈浓厚的历史底蕴,梳理黄冈的人文发展脉络,让人们在滨水漫步中感知光阴的变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