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太和看红枫 似乎一直在向往着,也似乎一直在等待着一场美丽的约会,今天终于达成心愿,和朋友们一道乘车去太和镇赴多年之约。 对太和红枫耳闻目染多年,2007年精明的浙江人将红枫落户太和镇花贺、花黄村,一次性承包两千亩种植红枫,可见远见和胆识。 每当春暖花花开,常有朋友通过网络发起召集贴,每当这时,我总是蠢蠢欲动,一颗心飞向那片两千亩的红上网海洋。可一直是时间上的不凑巧,我的倒班生活总是和大众们不同步,每逢双休,只能眼睁睁看着朋友们背起行囊共赴太和赏红枫。 多少次我脑海里构筑着红枫图景。其实,在我的心中并没有五千亩的实际概念,究竟是多大的一片土地还是未知数。但却在无数次的想象中,那是一片海,一片真实感觉上的“红海”,这一汪汪流动着的感觉渗透着、弥漫着,挂在你的心口,飞流直下。明媚春光中,微风徐来,枫叶轻摇曼舞,一波一波推开去,犹如大海上的阵阵波涛。只需闭上双眼,便有了轻舟其上的感觉,陷入摇进童年的梦幻之中;或穿梭其下,像是游弋在红色天幕下,又像是在巨大红色凉棚下悠闲娱乐。春日的阳光直射下来,穿透叶间缝隙,留下斑驳之影,给我们一个花样的世界。 走近时,尽管铺展眼前的红枫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气势,却也是足够让人兴奋的,甚至是震撼的。忍不住想张开双臂对红枫大喊一声:“红枫,我来了——”你用红透的热情揽我入怀,喃喃低语,就在你我一吞一吐的绝美配合之中,交换着氧气和二氧化碳,保持着生态的自然平衡,显露出蕴含其中的魅力。 我们是从莲花贺村出发的,几十人争相在你娇艳的身边拍照留影。“快,这边好美”、“快看,那边”……到处是惊喜之声,到处是忙碌的眼睛。这份兴奋之情闹醒了红枫林,震撼之声穿过白云直冲蓝天,白云也动情,步履轻移,让阳光照射下来。我们一群像花枝招展的蝴蝶飘飞其中,又似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低吟浅唱,好不惬意。 “丹枫烂漫锦装成,要与春光斗眼明”。这个时候我理解了在这个百花盛开的春天为何能有红枫的一席之地。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成片的红枫也只是百花丛中的一点红,显得弥足珍贵,少了鲜花的娇柔,多了份蕴藏生命的潜流,聚集着更加灿烂的力量,也打破了我一直以为只有秋天才会有枫叶的主观臆断,这应证了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因为香山红叶是先知。每当秋菊绽黄,白露结霜的时节,前往香山观红叶的人数不少,感受的是那些经霜红叶像燃烧着的火焰能点燃人们心中的不灭之火,难怪诗人杜牧感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个季节多离愁,毛宁的一首《晚秋》诉说着多少人的心声:“在这个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心中藏着多少爱和愁”……然而,这萌发于春日的红枫敞开柔柔的情怀将我轻轻拥抱,不似秋天枫叶那般热烈、张扬,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静美与含蓄,像是低眉含羞少女的脸庞,让人怦然心动。 绕道海棠林,已是午餐时间,领队一个劲喊着让后面的人抓紧时间跟上,我以为行程结束,不曾想领队提高嗓门高呼:“快,前面还有更美的,那里有一片没被淹死的大红枫林”,这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这片红枫林再高大点多好啊”。既然前面不远处有高大的,立即狠心舍下眼前,疾步而去。 果真这一片要大好多,树腰已经有红甘蔗般粗壮,比前面那些瘦弱的“青甘蔗”要壮实很多,显得更加浓密、更加厚重。照相的和被照相的都是千姿百态,竞相争影,久久不愿离去,急得领队大喊:“先吃饭,饭后去莲花山时还要经过这里的。”尽管已经是日已当空,饥肠如鼓,可依然是没有“抢饭吃”的概念,在红枫面前早已达到废食忘寝的境界了。 如果不是那场毁灭性的灾害,这片红枫应该已具规模,以更美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可就是那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水,带走了绝大部分的红枫,幸存下来的仅此一处。不禁扼腕叹息,不然今天见到的将会是放大了的红枫林,我相信或许五年之后,这里的红枫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袒露一颗颗火热的心,笑迎各方游人。 百闻不如一见,见了便再也无法忘怀,我时刻想念着,那片红枫林的魅。下一个春天,我依然会赴约前往。 2012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