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皂市镇汽车运输产业调查 ●本网记者 高璐 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前,整齐地停放着一辆辆大货车,一家家沿街的汽车修理店、洗车店、餐馆让李场街变得十分热闹……在汉宜公路、皂毛公路交汇处的皂市镇李场社区,路人总会看到这样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
从20多年前,几位农民驾着三轮车开始跑货运,发展到如今运输户达到800余户,拥有各种重型汽车1100多辆,汽车修理、餐饮等服务性门店达到100余家,产值过亿元。皂市镇的汽车运输业,为农户铺就了一条致富路,在田野里跑出了一项大产业。
今年2月,记者来到皂市镇,对该镇汽车运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
车轮滚滚奔小康
由于汉宜(汉口至宜昌)、分当(汉川分水至当阳)、皂毛(皂市至仙桃毛咀)3条省级公路主干线交汇于皂市,该镇交通十分便利。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进这里时,公路沿线的老百姓开始做起了本地的粮食、蔬菜、水产等农副产品贩运生意。先是三轮车,慢慢有了摩托车、手扶拖拉机,后来又有了农用车、货车。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各地经济建设加快,对石料建材的需求增大,比邻的京山县形成了大量的沙石开采基地。当地运输户们抓住机遇,开始以运输石料和建材为主业,小型农用车也换成了重型卡车,收入大幅增加。
据统计,目前仅李场社区及附近的文墩、泉堰、何岭、温岭等地,运输户就有600多户,各种重型汽车800多辆,其他农用车辆300多辆,李场因此也成为远近闻名的“车城”。
2月15日,李场社区居民韩月明正在家门口检修自己的东风牌双桥大卡车。春节一过完,他的车子就没闲着,平均每两天就要出一次车。他是李场这一带较早开始跑运输的车主。
“我跑运输已有20多年了。”韩月明掰起了手指头,“我十八九岁就开着家里的手扶拖拉机收购农副产品,后来换了辆农用三轮车,1995年以后开始跑双桥车,这辆东风已经是我的第三辆双桥了。”
在温岭村,从事农副产品、建筑材料运输的车辆也有100余台,运输业年创收入1800万元,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村民黄西林是运输业里的领头人,以前靠的是开拖拉机帮人犁田谋生,1990年,他看到邻近的京山钱场的几个亲戚跑货运赚了不少钱,于是花了5万元的大本钱买了一辆中型货车,开始到附近帮人运建材,很快就把本钱赚了回来,现在他的月收入已过万元。
“跑运输很辛苦,可是跑运输业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富起来。你看这周围,这一栋栋新楼房和一辆辆小轿车都是跑运输跑出来的。”黄西林说。
车轮滚滚,财源滚滚。
一业兴百业兴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汽车运输业的初具规模,一些头脑灵活的运输户看到了新的商机——汽车修理,舒刚就是其中之一。
舒刚过去也跑运输,但他比别的运输户多留了个心眼。他喜欢和京山的修车师傅打交道,再加上勤奋自学。在跑车的过程中,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修理本领。
1996年,舒刚将自己的汽车卖掉,然后在路边开了一家修理店。由于他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修理生意越做越大。
“虽然生意好,但是一个小店面的发展前景毕竟不大。2006年,我开始谋划创办自己的修理公司,通过公司化、正规化运营,做大自己的汽修事业。”舒刚说。2009年,他倾尽积蓄800万元,创办了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向运输户们提供汽修、配件、住宿、餐饮和停车一条龙服务。
如今,在汉宜公路旁,舒刚的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特别醒目。近30亩宽阔平整的场区内,有办公楼、住宿楼,还有近2000平方米的修理厂房。公司还聘请了多位修车师傅,不仅能修汽车,还能修挖掘机等施工机械。由于运营正规,公司还成为当地唯一一家由市交通局指定的二级维护检测中心。
2月17日,在一阵喜庆的鞭炮声中,李场社区居民余金成装饰一新的酒店开业了。当日,他在酒店门口拉出了鲜艳的大横幅——“欢迎前来停车住宿进餐”。
与舒刚一样,余金成也是跑运输出身,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有3台双桥车,和另外4户运输户组成了一个车队。
余金成抓住李场地区车流量大、客源多的商机,开始投身餐饮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他的饭店从单一的餐饮发展到提供停车、住宿、餐饮、洗车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成为当地最大规模的饭店,年收益近30万。
在由汽车运输业拉动起来的诸多产业中,白土山村的废品收购业特别引人注目。
白土山村位于汉宜路两侧,交通便利,进货、出货都十分方便,加上周边运输产业又很发达,淘汰下来的废旧汽车可以为收购户提供大量的废钢铁和其它可回收材料。1997年,该村村民开始收购废品,现在,村里的废品回收专业户发展至近30户,形成了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废品收购区。
“空酒瓶、旧塑料、废铁,就是这些被遗弃的‘破烂货’,到了我们手里,都是宝贝。”村民方易红说。方易红一家从事废品收购已有10多年了,年收入近10万元。如今,在他家的新楼旁边,还建起了一个面积有近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分类存放各种废品。
一业兴百业兴。运输业的繁荣,拉动了配套产业的发展,激活了当地经济。目前,在皂市镇汉宜公路、皂毛公路沿线,仅加油站就有10家,汽车修理和配件销售店有60余家,餐饮住宿店有50余家,废品收购户近20家,带动就业近万人。过去以汽车运输为主的“车城”已日渐发展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产业区。
发展遇“瓶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依然处于成长期的皂市镇汽车运输产业已经遇到很多不容忽视的发展难题。
2月20日,李场社区汉宜路与皂毛线交汇处,由于两台东风双桥卡车会车,扬起不少尘土,而道路显得格外拥挤,路边的行人无奈地绕道而行。
“由于车流量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大车经过时,扬起灰尘,制造噪音,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李场社区负责人表示。
同时,记者在沿汉宜公路两边看到,不少修理店、洗车店占道经营,妨碍了通行,也影响了交通安全。
而产业单一发展、运输成本增加、行业运营不规范、分散经营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更让人忧虑。
产业单一发展主要体现为:目前该镇90%的运输户基本靠运输石料建材为主,受原料影响较大,如果不能积极拓展业务,发展将受到很大局限。
由于购车价格大幅上升,各种规费增加,油价持续走高等原因,近年来,运输户成本不断增加,部分运输户不堪重负。
运输户袁铁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维持一台东风双桥车的运行成本已经是1995年的10倍,而利润只有1995年的5倍。
“由于运输成本不断升高,运费又提不上去,大大压缩了运输行业的利润,许多运输户只好在超限超载上动心思。”市交通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当地,运输户由于超限超载被处罚的事时有发生。同时,重型车辆超限超载容易压坏路面,增加道路维修成本,也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
分散经营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更是皂市镇汽车运输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该镇的运输户都是自主分散经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陆续出现了由部分运输户组成的车队,但管理松散,不能从根本上提升运输户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比邻的京山钱场、五三等地,已经形成3家拥有车辆在50台以上的规模运输企业,而已经成熟的武汉物流产业,正积极向周边县市拓展业务。由于分散经营,规模小,车辆少,皂市镇的运输户根本无力与之竞争。
因此,组建运输协会,建设龙头运输企业,改变分散经营的局面,已显得十分急切。
产业集群蓄势待发
从过去的星星之火,到现在的遍地开花,皂市镇的汽车运输产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是继续按过去分散式的、群众自发参与的方式经营,在市场竞争中被越抛越远,还是走企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打造产业集群?
从2007年开始,皂市镇已将汽车物流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植。
2月20日,记者在泉堰村看到,占地300亩的泉堰汽车物流中心基建设施已经完工。该项目将建成集汽车维修与配件、仓储、配载、大件运输、长途运输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物流中心,通过引进规模性物流企业进行综合开发后,将覆盖周边3个县市、5个乡镇,联动周边近千户运输户。
在皂市镇委、镇政府的鼓励引导下,沿路两线的村庄农户继续依靠临近公路这一优势资源和多年搞运输的经验,积极壮大运输规模,并大力发展汽车修理、洗车、餐饮等配套产业。
近两年,该镇还积极探索将运输产业与工业经济发展对接,利用龙尾山工业园区的较好的机械铸造和民用改装车的能力,通过招商引资,发展机械加工和汽车配件生产,把运输产业引向纵深发展。
皂市镇的运输产业集群已蓄势待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