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学生跳楼了,在鄂州这么个小城市中今年是第二个了。这不是哪一个学校、哪能一个老师的问题,我们该考问我们的教育体制。 首先要反思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除了成绩、分数还是分数、名次。哪个学校素质班考得多、上重点高中的人数多这个学校办得好。在这一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变本加利地很抓教学,从早6:00到晚9:00、10:00把学生箍在学校,题海战、一次接一次的考试让学生应接不遐,最后学生疲劳了,“不跟你学了”,意志薄弱的学生先成为差生了,跟着智力弱点的学生放弃了,一批接一批的学生自己放弃了。教室里坚持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少了。绝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初中每一个教室有50%的学生在学习是很不错的班级了。我把我带的班级的一次单元测验成绩给大家晒晒:全班51人、90分以上7人、80--89分2人、60--79分4人、50--59分6人、40分以下30多人。这种现象绝不是个例,在我校这样的班级多了,我想在农村学校是更严重。学生从早到晚都枯燥地坐在教室里,一坐就是上十个小时,谁能不烦?老师也是苦不堪言,早上六点起床,晚上九点才回家,单调的二点一线的生活,周六、周日还要补课,长期睡不了一个安稳觉。到了教室又要调整不悦的心情装出精神焕发的样子面对学生,对调皮捣蛋的学生还要好言劝导,不能伤其自尊又要能给其镇摄。老师真要是好警察、好心理学家、、、 第二,我们要反思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的内容不是用一个简单的难字来形容。首先是教材杂乱,人教版、科教版、、、一些教材知识体系紊乱,专家学者们把自己的认知习惯强加给现在的学生。二是考试内容无常态,出题无纲领指导。就拿我市的中考来说,一会是就黄冈试题难得学生措手不及,一会在各学校抽几个老师去出题。试题内容也是不断显出新、偏、怪。八十、九十年代的竟赛题成了常态考题不说,小学生考初一的知识、初中考高中的内容就成了奥赛的主流。学生能不累吗? 第三,学生的娱乐活动、兴趣活动几乎为零。每年开一个运动会的学校都了了无几,学生拿什么去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读小学学生还能抽点时间学习乐器、书法、绘画,到了初中这些就全没有了,初中生真的就那么的忙吗?学生的全部乐趣被扼杀了,甚至自由都没了,家长、老师把他关在教室里,他能不反敢学校、能和老师配合搞好学习吗?带着情绪的成年人都不能干好工作何况学生?虽然孩子们有丰富的物质条件,但他们的童年并不快乐。 作为干了二十多年教育的老兵我深知这一体制不是一转身能改变的,但我希望社会、政府、职能部门能观注教育,观注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状况感到痛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