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建设的,目前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电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扩建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工程投运仪式在国家电网公司总部举行,国家电网公司舒印彪副总经理主持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投运。国家电监会主席吴新雄、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湖北省副省长段轮一、山西省副省长郭迎光、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万旭、国资委副秘书长阎晓峰、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司长许永盛出席仪式。
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自2009年1月6日正式投入运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已成为我国南北方向的一条重要能源输送通道。为充分发挥试验示范工程的输电能力,进一步提高华北和华中两大电网之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201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建设扩建工程。2011年1月工程开工、10月全面竣工,12月9日完成系统调试和168小时试运行。扩建后,晋东南、南阳、荆门三站均装设两组容量300万千伏安的特高压变压器,线路装设40%的特高压串联补偿装置,具备稳定输送500万千瓦电力的能力。
工程通过了全面严格的系统调试和试运行考核,在单回640公里的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上,成功实现了500万千瓦电力的稳定输送,电网运行控制平稳、设备状态正常,创造了高压交流输电能力的世界纪录。工程的成功,进一步验证了特高压交流大容量、远距离、低损耗输电的优势,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自主创新的重大成就,是世界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依托工程建设,我国自主创新,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在特高压输电系统的串联补偿、过电压控制、特快速暂态过电压测量与控制、潜供电流、电磁环境、大型复杂电极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大型电力设备抗地震、大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世界上率先掌握了特高压大容量输电系统集成技术;立足国内,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了特高压串补、大容量特高压开关、双柱特高压变压器等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特高压交流新设备,指标优异、性能稳定,综合国产化率超过90%,刷新了主要输变电设备的世界纪录。
刘振亚在讲话中指出,工程的成功投运,进一步确立了我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领先优势,提升了我国电工装备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对于建设坚强的特高压骨干网架,促进大水电、大煤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实现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促进我国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特高压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扩建工程的成功投运,为“十二五”电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刘振亚强调,国家电网公司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全力以赴把特高压电网建设好、运营好、发展好。湖北、山西、河南省政府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工程建设取得的成就,高度评价了该工程对各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对加快发展特高压输电,保证电力可靠供应和能源安全提出了希望。
出席投产仪式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卢强院士,中国工程院薛禹胜院士、沈国荣院士,环保部核安全三司司长周士荣、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肖春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部长冯飞、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康金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常务副理事长孙玉才、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郑宝森、栾军,以及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西电集团公司、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代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和媒体的朋友,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有关负责人及参与工程建设的科研、设计、设备制造、监理、施工、试验单位的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