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
- 湖北
- 精华
- 1
少尉
 
- 积分
- 1199
IP属地:湖北省武汉市
|
自小出生在乡下的我,最乐意听蛙鸣。水塘边、稻田里,有水的地方就有蛙,鸣鼓起来,咕咕嘎嘎,村前湾后,连成一片,不舍昼夜,殷勤地展示它们的歌喉,好似优美动人的交响曲。
我家住在村头,房前屋后便是田野池塘湖堰。开春之后,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岸柳吐绿,草长莺飞,稍微留神便可看到一群群幼小的黑色蝌蚪在池塘中来往游弋。愁生不愁长,不知不觉间,它们便脱去黑衣,换上迷彩装,开始了短暂的乡土歌手鸣唱生涯。
乡下少年的生活总是充满大自然的乐趣,我和小伙伴们常到水边看蛙鸣。我亲眼看见潜伏在稻田里的大青蛙,死盯着禾杆上趴着蝗虫,蝗虫稍一挪动,青蛙便腾地往上一蹿,张着口吞了下去。青蛙是捕虫的高手,是庄稼的卫士。那时没有人捕杀青蛙做酒菜,偶有嘴馋的,叔叔婶娘们便骂他们莫作孽,把好吃的嘴在石磨上擦几下,也不该地侵害青蛙卫士。到了夜晚,有的小伙伴拿手电筒到水边草丛照青蛙,强烈的手电光照逼着青蛙的眼,蛙便不动了,用手去捉,蛙便机警地凭听觉猛一蹦,侥幸逃脱。也有得手的时候,专捉绿色皮纹大蛙。捉住了,就用索线系住蛙腿, 拿回放在地上一蹦一蹦当玩具。蛙见少年没恶意,便随意起来,即便大白天,蛙也偶尔鼓鸣出声。鸣叫的时候,脑壳上一鼓一鼓地鼓息着两个泡泡,泡泡的大小与蛙声高低有关,有意思,蛮好玩。玩累了,就把索线解开,将青蛙放回大自然。
春天万物复苏,日暖风和,生命勃发,充满朝气。春潮般的蛙声,令人耳悦神舒,仿佛是一首无垠反复的浩歌,在为劳动的农人助兴。这时是插秧大忙季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插田过程纷杂,拔秧、抛秧、接秧、插秧,流水作业,繁忙异常。农家劳作场面往往是要“小儿拔秧大儿接,田夫抛秧田妇接”;“有时若遇到下雨”,或“笠是兜鍪蓑是甲”,或“雨从头上湿到胛”;甚至忙到“唤他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全家出动,像上战场一样,雨淋也不管,吃饭也不歇,一心只插秧。因为“春争日,夏争时”,所以必须“明朝早早起插田”,常常是“东方未明云漫漫”。“手执秧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插完一块块水田,整个田野便。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于是,便出现插秧后的生态环境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春天的夜晚,劳动了一天的农人刚上床,那咕咕嘎嘎的蛙声好像催眠曲,亮润如珠的天籁抚着耳鼓,让人进入梦乡。夜阑无寝,挑灯独坐。那此起彼伏,声如潮涌的蛙鸣与之相伴,可以驱走几分孤寂。月朗星稀,田野俱寂,独自漫步田埂上、池塘边,近距离听那青蛙摇舌鼓腹,引吭放歌,会觉得其声分外嘹亮,暗暗佩服它们底气的充沛和音量的宏大。群蛙合唱,会让人感到夜的喧哗骚动;一蛙独鸣,又会衬出夜的岑寂。而于一片蛙声中漫步,会觉得自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自从我离开乡村,到都市工作之后,蛙声便不常在耳边响起了。听说乡下也早没先前蛙族繁荣景象,有的人吃粮食吃多了,吃烦了,便想吃珍稀动物,连国家保护的青蛙,也捉着布袋大肆捕捉围剿,所剩不多。这些年,我听到的是卡拉ok者的吼叫声,是汽车的喇叭声,是建筑工地机械的轰鸣声……而那万籁俱寂,唯有蛙声的故乡生活,已成为了遥远的记忆。
庆幸的是我现在居住不远的南湖边夜晚,又能听到阵阵蛙声,那阵势还有点重振旗鼓,欣欣向荣的味道。南湖(南浦、洋澜湖)原为三国吴大帝孙权武昌宫御花园的一部分,终年碧绿,宛如巨镜,波光粼粼,烟柳如画,碧荷接天,菱花吐艳。由于多种原因,南湖水面缺乏有效保护,湖面不断萎缩,水体严重富营养化。近年来,鄂州市倡导实践生态城市理念,推动生态城市建设,选准南湖治理为突破口。截污排污,源头治理;破堤还湖,将渔民筑坝分割湖区养鱼的数千米塘埂堤坝铲平,使南湖水面由支离破碎的二千三百亩扩展到六千亩,等于再造了一个南湖;构筑沿湖护岸栈道,植树种草栽花,修建花园广场和楼台亭阁等旅游景点,安放路灯,每到晚上,五颜六色的灯光闪烁,宛如南京夫子庙前的秦淮河,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何处最添诗兴客,黄昏烟雨乱蛙声"。自春至秋,南湖的蛙声如远处的鼓音,隐约传来,我心头暖意融融,一如春天的气候。入夜之后,我在隐隐约约、时断时续的蛙声中读书、写作,或熄灯而寝之时,常会悄然忆起乡村的生活。我为了能像往昔一样听到蛙声,曾于一天傍晚独自步行到南湖,重温在乡下时月夜听蛙的旧梦。由于久未与那些乡村歌手咫尺相好,它们的歌唱让我有些兴奋。入夜,湖光倒影。把天上的月亮、星星镶嵌在被微风吹拂的湖面上。这时,就有无数青蛙在沿湖岸的草丛中鼓鸣。咕咕嘎嘎,嘎嘎咕咕,阵阵声浪,直扑耳鼓。近处的蛙声清朗圆润,远处的蛙声浑然低徊,远近的蛙声相叠,如同多声部的大合唱。盈耳的蛙声令我心境豁然,在湖边徘徊良久,给人一种难得的享受,仿佛把自己带回那已距久远的乡村田园生活。
|
|